•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王宇

    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  新疆尉犁实验中学   王宇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以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标。

    美术课是小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

    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5分钟,具体 而言,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必然结果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影响保持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的学生收效很小基本毫无效果。

    一、      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提升感知能力

    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它又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面对年龄小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时期,还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定每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都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的结构,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艺术分析,指导他们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当然,对美术处于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看”是需要指导的。帮助他们直接的凭视觉观察、亲自体验,培强形象的概念。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使他们亲身对作品的感知思维得到珍惜。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从深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的表述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休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大力培养想象力

    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教养、自我修养的积极作用,其实现代美术教学不论国内国外在这方面都有了成功的尝试,从美学角度欣赏作品的形式、风格、技法,不时的听到孩子们说伦勃朗的自画象太美了,那时拉菲尔的〈〈母与子〉〉属于古典画…….,还有同学高兴的问到,那时候画家们的学习环境、生活情景。以上给我们启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既验证了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想象力。可以断言,一个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教人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形成改造自然的能力。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声。卢浮宫的现象,审美能力的提高,受教育者不仅要有具体的个别的事实、概念,表象的识别和记忆,而且识记一般的事实、要领和表象。要能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出发,让那些在临摹作品中遇到的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内容、形式、色彩、形状、比例、空间、透视,与写生、命题画、图案、手工制作等作业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证实审美是通过视、听、形、色、味等心理构建过程,养成感觉美的直觉 。

    三、                             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小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电影电视、讲座、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凡高等各种流派,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达到耳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已的情感自觉的倾注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四、                  注重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质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总之,“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

     

                                  


    点击次数:30  发布日期:2016/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