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杨伟俊: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新评价体系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新评价体系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进修实验小学 杨伟俊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来构建评价的模式。只有构建与数学教学改革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寻求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才能使数学改革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构建新型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多维的评价指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上,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与形式要多样化,且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评价指标可设定为:1.知识评价方面: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情况的评价;2.能力评价方面:对学生在用数学能力上的评价(包括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3.非智力因素评价方面: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包括兴趣、自信、责任感、合作、创新等)。
    以上三维评价指标,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指标上的发展,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促进其综合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水平及综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中,评价的组织形式至关重要,它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只有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促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因此,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也应体现这个思想。在总体安排上,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评价的做法,提出“学生──教师──家长”系统的共同评价,充分依靠这些评价的主体力量,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学生评价
    小学数学新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现状的描述必须被学生认可。因此,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自己看自己的学习经历是必要和必须的。通过学生自己看自己,自己评自己,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2.教师评价
    在教师评价上,我们应关注如何让教师既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又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评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基于此认识,教师可设定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一是要求教师用简练、激励的语言评出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个性;二是从平时、期末、总评里面评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三是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评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水平。
    3.家长评价
    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评价,或从孩子知识技能方面评价,或向教师提出建议、对孩子提出期望等等。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多元评价是必要的、正确的,正是在学生家长的种种建议中,我们才能清晰看到教学上的不足,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家长、教师所共同构建的和谐统一的教育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单一,使我们更多地依赖于事实判断,比较多的关注事物的表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我们的评价意识与手段还停留在考试上,很少考虑评价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全面性。因此改革评价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几种评价方式,我认为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1.思想品德评价
    可在数学课中进行,如学生的纪律行为、思想表现等,可以及时进行评价,但要多以正面评价、鼓励表扬为主;也可在课后进行,如针对学生上课时存在的不良行为、表现好的或不够好的地方等,可在课后单独与学生面对面给予恰当的评价或指正;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在家的学习表现、思想表现等都可让家长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健康成长。
    2.课堂学习评价
    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作出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势头。
    (1)注意状态的评价
    俄国伟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因而,课堂上我们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学习中。
    (2)参与状态的评价
    我们对学生课堂参与状态的评价,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互动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参与小组合作或讨论(比如: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也可以看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如实验操作、演示推理、计算等)。
    (3)交往状态的评价
    学生交往状态的评价,可以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地合作;也可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4)思维状态的评价
    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在观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呈现出“唇枪舌剑”的场面;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时,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从而评价学生的课堂思维状态。
    3.学科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批改作业不光要注重作业的对错,更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的作业写上恰当的批语,发挥它在学生学业进步中的促进、调控及导向功能。应让家长配合教师,督促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还要求家长常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上孩子在家里的主要表现和学习情况,以此架起校内外沟通的桥梁,有助于教师、家长的情感交流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对作业开展自评、小组互评,取长补短,评出优秀作业,养成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4.笔试评价
    笔试虽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但依然是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而且学生和家长都很在乎分数,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分数上做“文章”,使分数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一种凭借,让分数带着老师的慈爱之心、仁爱之怀、关爱之情走向学生。
    (1)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上长期处于失败状态的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往往会缺乏信心,缺少朝气。因此,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可以全面些、灵活些,但在编写单元试卷时,一定要体谅学生的难处与苦处,适当降低考题的难度,让大部分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状态下就能取得高分,获得成功。这样,不仅使学生增强自信,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只要我付出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2)采取二(多)次测试法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应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以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当学生对自己某次测验的结果不满意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申请,重新作答与第一次相似但不同的试卷。也可在评讲考卷之后,如果学生能针对错题,编一道或两道类似的题目,并解答正确了,还可以给他加分。这种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好的学生拔尖,更能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他们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3)巧妙地给学生送分
    有人说老师“一身粉笔灰,两袖清风”——很穷。但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很富有,老师拥有数不清的分数!那为什么不慷慨地送一些给学生呢?一位老师发现自己的学生看着考卷上的89分,很失望地说:“唉!怎么又没有90分。”老师心里为之一动,第二次考试时便不露痕迹地少扣了他3分,使他的成绩升为91分,他看到成绩时欢呼雀跃的高兴劲深深震撼了老师——确实是“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从那以后,这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少低于90分了。由此可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5.学科面试评价
    在笔试中,学生有些想法、有些创意无法用书面表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从试卷中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而面试恰恰可以弥补笔试的缺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年级和内容的差异,拟订不同的面试检测评价标准。如低年级以口算和背诵乘法口诀等为主;中年级以竖式计算和背诵公式等为主;高年级则以推理、操作和背诵公式、进率等为主。用优秀、良好、合格进行等级评价,以此作为期末综合评价的依据和参考,弥补笔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不足,体现考试评价的全面性。
    6.期末综合评价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学科学习发展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生学期终结性评价成绩由学习过程、面试、笔试三部分构成,其中学习过程占30%、面试占20%、笔试占50%。学习过程的评价可参照单元形成性测试、课堂学习、平时作业等内容进行评分;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量化、评分。最后折算成等级填写到素质报告书上,将学科综合评价成绩统计表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新评价体系应从数学教学活动的全局出发,建立一个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化教学评价结构体系,形成一个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统一的全面性评价网,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可持续性发展。

     

    点击次数:64  发布日期:2013/8/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