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宋颖梅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 河北省高碑店市幸福路小学 宋颖梅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音乐学习。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 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 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 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 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 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 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 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 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 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 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再如,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 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 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 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尽情地唱、忘情地奏、入情地演,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自信的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