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刘馨

    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镇中心学校     刘  馨        
    摘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更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发学生语文学习资源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  语文探究性学习 原则 条件 阅读与写作 教学实践 
    当今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关于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以及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讨。
    1、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
    (1)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对知识的主体探索和研究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实践活动,获取新知,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既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是探究学习性的本质特征。
    (2)语文学科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原则是:一是重自主。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要我学”的被动接受状态,兴趣低落,学习缺乏主动性。而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学习内容、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过程)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应由学生做主;教师只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其工作是给学生做指导,提看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应不受教师的兴趣、爱好、视野的限制,注重的是学习自主性。二是重过程。语文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以及思维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其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可以是一个方案设计,一个广告创意,或提出一种新见解。是要求学生对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去搜集材料,分析加工,归纳总结。从而在经历探究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重开放。语文探究性学习应当是呈开放的学习态势,因为,语文学科的研究空间非常广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信息,展开探究:可以到社会中去搜集民间文学,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已有的信息对文本进行新的解读,也可以针对自己喜欢探讨的学习(社会生活)问题,进行调查。总之,这种学习方式将会打破原有的封闭状态,使学生能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去学习。
    (3)语文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它们是:
    ①、要有探究的欲望。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解决的是“想不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②、探究要有问题空间。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性学习,其核心要素是“问题”,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的来源一是教师设计,一是学生提出。作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
    ③、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探究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性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④、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与他人之间、生与文本(社会)之间等等多维互动的交流。
    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两大版块,是学生获取语文素养、提高言语能力和思维水平、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以教师的阅读取代学生的阅读;写作教学的实质又是以强制的外部规定取消学生主动的内在的需求。如今,在语文新理念的统领下,我们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
    2、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处理教材,创设情景,组织问题,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让学生占有品读活动的时空,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得出感悟和理解。
    3、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新课标强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学习与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避免作文时无话可说,让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对生活的认识得以倾诉,对读书的体会得以抒发,显得非常必要。而探究性作文就是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并查找汲取一定信息之后,将其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整理而成的作文。这样探究性的作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写作欲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在阶段性写作教学之初,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通盘考虑,安排好探究性作文的程序方案。
    当然,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实施新课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又需要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相结合,灵活地综合运用;是一种新兴起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去学习、探索、实践和反思,从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出生动、多彩、活泼的局面,显示出语文学科最大的教育价值。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只要有心而为之,其作为空间是非常大的,阅读教学的天地将甚是广阔。

    点击次数:177  发布日期:2016/7/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