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书法(写字)课应注重兴趣培养 翁显芝
中小学生书法(写字)课应注重兴趣培养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阿木尔第二小学 翁显芝
内容摘要:
中小学生书法(写字)教育,不能只注重书法(写字)的技能教学,更重要的是对书法(写字)兴趣的培养。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书法(写字)的兴趣不够浓厚和稳定,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写字)的兴趣呢?本文试从“书法(写字)教育的方法策略和形式多样等特点”入手,阐明了中小学生书法教育与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关系,提出了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应注重兴趣的培养。且从“创设艺术环境”、“方法灵活得当”、“运用书法故事”、“欣赏展示书作”和“鼓励书法实践”五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培养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关 键 词: 书法(写字)教育 中小学生 兴趣
书法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与我们有着深深的情结:书法陶冶了我们性情,增进了我们的学识修养;书法增强了我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了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有人甚至认为“练一手好字”不如“打一手快字”,在键盘取代传统纸笔几成趋势的背景下,在中小学开展特色书法教育就尤为重要。书法(写字)课堂为孩子们学习书法、欣赏书法提供了广阔时空,为孩子们热爱书法,展示书法搭建了实用的平台。
作为从事书法教育多年的工作者,我觉得对中小学生的书法(写字)教育,不能只注重书法的技能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书法兴趣的培养。书法兴趣的培养是艰难的,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人对有兴趣的东西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这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长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学习书法的兴趣远不如对外语、电脑那么浓厚,那么稳定。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精神。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们学习书法的兴趣,本人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创设艺术环境,感染学书激情
环境是事物产生、发展的条件和土壤。环境能造就人才,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周围的环境,“孟母三迁”也说明这个道理。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心情。所以创设充满着轻松、优雅、愉悦的气息的课堂环境十分必要:在墙壁上面挂上老师和学员优秀的书法作品,影响和感染学生们,让他们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向往感;在舒适的桌椅周围摆放带有中国古代元素的笔、墨、纸、砚,使学生犹如置身在书香墨海中,一种想要书写的欲望便油然而生。
书法(写字)课堂教学要在轻松、宁静、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应该既严肃又活泼。我在上课时总是让书法与音乐相结合,让课堂走出呆板而灵动起来。学生们伴着优美动听的轻音乐(如《海上碧波》、《高山流水》等),认真书写祖国的方块文字,那是何等的惬意!课堂上浓郁温馨的书香氛围是学生们身心舒展的港湾,而轻松优雅的环境创设更能够促动孩子们的学习书法激情。
二、方法灵活得当,学书趣味更浓
中小学书法(书法)教育虽然有了好的学书环境,但还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书法教学,不能急于要求学生在一定学时达到规定的书写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书理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水平,为今后通向书法艺术更高境界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中小学书法(写字)课堂教育中,我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捺的写法”时,我就运用了比喻的教学方法,运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们领会。先欣赏书法家的优秀作品,紧接着进行激情导入,问“捺”像什么?孩子们通过观察捺的形状展开丰富的想象——捺像大桥,捺像滑梯……于是我在“捺”尖处画一足球,孩子们立刻领悟到正确的“捺法”是用脚尖踢足球。这样既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他们的生理特点,把难懂的书法术语形象化,具体化。又如,在教学笔画“横折”时,我先让学生想象把钢筋转折和竹子折断进行比较,看看哪一个更加有力,从而让他们在书写的时候把“横折”想象成钢筋转折来书写。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了孩子们学习书法的兴趣也就高涨了。书法训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的是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们不丧失学习兴趣,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每时每刻灵活的利用生活中的是事例的去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习的持续性。
三、运用书法故事,激发学书兴趣
在书法(写字)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小学生来讲,长时间的书写练习,肯定会带来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下降。学生们对故事中的一些人物总是充满着崇拜,书法史上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譬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吃墨汁”、“题扇桥”,黄庭坚“换白鹅”的故事;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秃笔成冢”、“蕉叶作书”的故事等等,在教学时或在书写练习时穿插一些书法家的小故事就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书兴趣。此外,我还经常给孩子们介绍当代书法家的事迹(如:田英章、朱宏等),当孩子们了解到书法家朱宏就是家乡人时,那种崇敬和自豪溢于言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脍炙人口的古今书法小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是练字的生动教材,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兴趣,一方面也是在潜移默化中督促孩子们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四、欣赏展示书作,陶冶艺术情操
一幅好的作品,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振奋并得到美的享受。西汉杨雄称书法为“心画”,晋王羲之称之为“书意”,唐孙过庭称之为“佳境”,五代贯休称之为“神力”,明徐文长称之为“书神”,这些都可说是书法的生命力的显示,书写者情感、个性、修养等的寄托。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正是此理。因此,在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中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内容,这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我重点选择了一些碑帖,如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等等。让孩子们在传统的碑帖里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古典美。
在书法活动室里,我还把孩子们的优秀习作搜集起来,适时的举办书法展和他们一起欣赏。身边人的作品更有亲和力与真实感,这不仅增强了小作者的自信心和对自身书法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激发了身边的小伙伴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每当欣赏这些优秀作品时,孩子们都羡慕不已:“太棒了”“这字真漂亮”“真了不起”等等,这些肯定与夸赞的话语的正面影响将是深远的。所以作为书法(写字)教育的工作者,要在适当的机会展示孩子们的优秀习作,在欣赏与交流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并且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添学习书法的兴趣。
五、鼓励书法实践,享受学书乐趣
实践活动是人认识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所以,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书法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孩子们学习书法和运用书法的综合能力。每当有关部门有书法投稿比赛,我就学生们参加,并给与他们帮助和指导。孩子们通过书法比赛,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领悟作品的形式、章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特别是集句集联活动,可以巩固和发展孩子们学习书法的方法和兴趣,孩子们通过集字成句、集句成联的训练,不仅感悟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还提高了文学方面的修养。尤其是去年春节前夕,当孩子们把自己精心书写的春联送给居民们时,也享受到了那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醉人感觉。显然,参加有意义的书法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学习书法的热情,而且促进了他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学生们由于兴趣而发生了对学习书法的喜爱,从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一种愉快感和满足感,这也是书法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总之,兴趣是学习书法过程中最主要的动力。书法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培养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一定要注重环境因素,讲究方法策略,鼓励形式多样。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觉得学习书法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