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 范桂红

    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
    ——再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 范桂红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教育话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素质教育也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升学就业形势的变化,我们还会感到,在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近一个时期,从身边和诸多的宣传媒体中,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情况:某学生因作业太多连续挑灯夜战而累垮了身体;某学生因未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惩罚而导致师生反目成仇;某学生因不堪作业重负而逃学;某学生因不忍家长逼迫而离家出走甚至自寻短见……如此怵目惊心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敲着警钟: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本文拟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产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谈几点浅薄的认识。
        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究竟还有多重,这很难用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说明。但据笔者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看,主要存在着“四多”现象。一是课内作业多。有的班级,老师讲授完一篇课文后,学生除完成课后所必须完成的作业外,还要另加“一课一练”、“单元过关”等多种辅助性练习题。有的习题多达数十道之多,且多深、难、偏、怪题,致使学生没有一点儿灵活思考、自由交流的时间。二是家庭作业多。学生回到家里是不能“贪玩”的,要按照老师布置好的任务,完成“课外练习”20题,抄写名言佳句30条,日记、随笔各一篇……作业完成后须交家长签字、老师验收方能过关,不过关者则加倍重罚。三是课外复习资料多。走进教室,随意打开一位学生的鼓鼓的书包,看一看学生的课桌,你就会发现这简直是一个“小书库”、一座“小书山”。与课程有关的“基础训练”、“考试试题类编”、“解题宝典”、“优秀作文选”等等,不下于十多本。就是这样,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望不到顶的书山上攀登,在见不到边际的题海中漫游。四是检测考试多。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大考小考考试不断;高分、低分、平均分、名次分,分数单一篇接一篇。超强度的课业负担泯灭了青少年天真活泼的灵性,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把本该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引入了一条死胡同。
        产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超负荷的课业负担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时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片面理解。“多读、多写、多练”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它对于指导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无疑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多年来,有些教师曲解了这个“多”字。他们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考虑练习题的难易程度,逼迫学生钻进书堆里、跳进题海里死钻漫游。结果,一个“多”
    字非但未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触发了学生的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成了束缚学生思想的绳索。二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标,片面追求得高分。在分数的高压下,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凡是不考的内容几乎不教,几乎不学。有时统考命题偏重于课外内容,老师、学生索性把课本搁置一边,瞄准考试“样题”,各式各样的模拟题、专项练习题一拥而上,只“练”得学生头晕眼花,昏天黑地。三是评价机制的误导。传统的教学质量观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和老师工作好坏的唯一尺度。在这种评价机制的误导下,领导向老师要质量,老师向学生要成绩,学生则被逼迫进了题海里。四是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制约。有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低,专业知识不精通,课讲不了或讲不好,在课堂上也就只好照本宣科,只好“满堂灌”了。“灌”完了之后,几十道练习题一布置了之,至于说完成完不成,会不会,理解不理解,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也就自然而然地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解决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办法。一是要敢于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发展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按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其是在学和练上,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练得轻松愉快。二是要改变片面追求高分、高升学率的评价机制。要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去评价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不仅要看升学率高低,还要看所培养的毕业生对高一级学校和社会生产生活的适应能力。评价一位教师合格不合格,不仅要看他所教学科成绩的高低,还要看他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评价一位学生优秀不优秀,不仅要看他的考试分数多少,还要看他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等。这样公正全面地衡量评价,才能把教师和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三是教师要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思想上要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业务上除精通教材、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自觉地接受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地革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把功夫真正下在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上。四是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作业练习效率。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还时间于学生,杜绝“满堂灌”,根除“一言堂”。作业练习要科学合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选择布置作业题,质量上要有保障,不选偏题、怪题、难题。数量上要适当,不搞“韩信将兵”,不打“题海战术”。安排上要合理,内容既要全面,又要有坡度,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灵活处理作业的余地。指导上要及时,根据学生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要有目的地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做到胸中有数。这样,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各项基本练习,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当前进行新课改的当务之急,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自觉主动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点击次数:48  发布日期:2016/7/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