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巧用材料 激活思品课堂 罗朝辉
精选巧用材料 激活思品课堂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罗朝辉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选取有效的素材给学生可以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感悟,同时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可以起到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比较枯燥、比较理论化的知识;也可以调动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习情绪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下面谈谈怎样精选巧用教学材料,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一、选取教学材料要形式多样
教学材料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包括视频、图表、文字等材料。初中思想品德课在选取教学材料时,应尽可能做到形式多样,兼顾视频、图表和文字。
视频材料既可是电影、电视、新闻、广告画面,也可以由老师根据需要自己拍摄制作。但这些原始的画面多数需要进行编辑才能使用。我们可以通过相关软件将视频剪辑、合成,但要制作一个称心如意的视频材料,往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与精力。最终,这个有图像、有声音的材料一旦呈现,定能吸引所有学生的目光。
图表材料包括人物、风景、图表、实物照片等,图片再配以文字。这些东西可停留的时间长,反映的内容直观形象,便于学生阅读理解,教师搜集并运用到教学中也相对容易。
文字材料包括案例、故事、时事政治等,这是常规教学中采用最多的素材,它编辑方便,但不够形象,教学效果相对较弱。我们选取的原始材料,往往与教材知识不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我们对原始材料进行剪裁,删除冗余,只保留与教材知识有关的部分。
二、围绕材料,联系教材知识,提出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引入材料不是目的,而是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的感悟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提升对生活的正确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选好材料后,应围绕材料,联系教材知识,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把材料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确定一个主题(或叫关键词),从多角度设问。我在执教八年级上册《剖析从众》(教科版)时,我精选了一则文字材料:一个中国人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了,路面上没有车辆行驶。中国人习惯性地穿越马路,走到一半突然发现前后没人,回头望去,外国人全部秩序井然地站在原地等候,其中一人诧异地看着他:“你有毛病啊?!”中国人脸刷地红了,羞愧地退回到人群中。几个月后,中国人回祖国探亲。一次在一个十字路口,照例的红灯亮了,路面上没有车辆行驶。中国人习惯性地站在原地等候,却见周围的人全部若无其事地横穿马路,其中一人诧异地看着他:“你有毛病啊?!”那个中国人愕然了。我首先把这段材料用在了引入节,在讲到“从众的两面性”时,再次使用这则材料。我从材料中选取了一个主题(关键词)“遵守交通规则”,提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1)这个中国人在西方发达国家会遵守交通规则吗?为什么?(2)他回到中国后会遵守交通规则吗?为什么?(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这个中国人在西方国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与从众心理有关,回到中国后不遵守交通规则也与从众心理有关,这说明从众是把双刃剑,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在得出从众心理是把双刃剑之后,我换用“从众”作为关键词,再提出以下问题,从而把教学引向深入。
找出下列情景中哪些是积极的从众现象,哪些是消极的从众现象,并分析其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
情景1:晨读课上书声琅琅,平时不怎么喜欢读英语的舟舟受到感染,不由自主地跟着念了起来。
情景2:小强发现自己做出的数学题与其他许多同学的答案不一致,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答案改了,结果却错了。
情景3:转学到七年级(1)班的芳芳,看到同学都有整理错题的习惯,也学了起来。
情境4:小真的同学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小真本来不会打电子游戏,但是同学们天天都在讨论有关游戏的事,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打电子游戏。后来,小真一发不可收,沉迷其中,他虽然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但是学习成绩却一落千丈。
此外,还可以设置评析类问题和辩论性问题。比如,在讲《合法致富,依法纳税》时,可以选取一则非法致富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中的人或事进行评析。再如,在讲《战争与和平》时,可以结合钓鱼岛或南海问题,设计辩题:正方“钓鱼岛(南海)问题应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反方“钓鱼岛(南海)问题应通过战争方式解决”。
三、精选巧用材料的注意事项
1、材料要清晰明了。材料要让所有的学生能看清楚,视频要够清晰,图片要够清楚,字体要足够大,重点内容还可以强调。
2、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材料。当一个材料呈现之后,应该指导学生观察、阅读材料,可以教师简述材料内容,也可以抽学生阅读材料,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材料的理解,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干这些事儿。只有学生读懂了材料,才能真正发挥材料的作用,才能引起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思考,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后续讨论的兴趣。
3、宁缺毋滥。有的教师习惯于一个知识要点就安排一则或几则材料,总觉得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但往往很多时候,要么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要么为了抢时间,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材料,最终适得其反。笔者认为,一节课中只需要针对重点问题选取一两个核心材料,按照“出示材料——提出问题——讨论答案”三步曲去完成。对于一般的佐证材料,讲给学生听听就可以了,最多讲完之后教师作一简要分析,不必每则材料都去提出问题和组织讨论。
总之,精选巧用教学材料,是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一大法宝。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以教材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际、结合生活,选取恰当的教学素材并加以有效而合理的利用,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好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