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在教学实践中对“亲其师,信其道”的感悟 张学东

    在教学实践中对“亲其师,信其道”的感悟
    宁夏西吉县袁河中学  张学东
    闲暇之余,静下心来,细思量,为什么有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呢?为什么为些老师,学生不听从他的话而动辄发怒呢?为什么有些老师的教育教学,学生言听计从呢?想来想去,感悟颇深,概括起来便是“亲其师,信其道”、“烦其师,疑其道”。
    当老师不是一天两天了,在一个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亲其师,信其道”的正确,想要学生喜欢你的课,徜徉于你传授的知识,甚至把你作为他的偶像,不仅需要的是你博学多才,更多的是你心中要有“火把”,高尚、正直、真诚、善良、礼貌、感恩、慈爱、孝敬——唯有如此,方能“亲其师”,可见,“亲其师”的前提是你的道德修养,你的人格魅力!常言道“言传身教”,“言”只是“传”,“身”才是“教”。在教学中,我信奉“细雨润物”,用生命点燃生命的“亲师信道”的教育方式。
    一、要使得学生亲师信道,首先,老师要真诚,值得信任。不能仅靠和学生开玩笑,来博得学生的喜欢。应该多找学生谈心,有一次,一个成绩差的小闫同学来问问题,我一看,是一道比较难的中考题。当时,我很有耐心的给他讲了,然后问他听明白了吗?他摇头,我告诉他等以后知识学多了,才能做,现在做太早。我又问了他这一段的学习状况和上次的学习成绩,给他提出一些建议,由于一些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导致成绩差,现在应该从基础抓起,放弃难题,现在做难题,学习会事倍功半,影响学习信心。如果我一开始就说:“这道题你不用做了”,这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从此拒老师于千里之外,同时也“烦其师,疑其道”。如果让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即使你说一些他不愿提到的事,他也会接受,毕竟忠言逆耳利于行。
    二、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会毫不犹豫地顺着标记前行。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是有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班上有个叫杨光的同学,在我的教育和影响下,曾一段时间对他爸爸的某些行为和作法提出了质疑,他始终将我平时的一些行为和作法与他爸爸做出比较。(他父亲也是一个教师,平时比较懒散)比来比去,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在工作方面存在问题后,提出了质疑,不得不使他父亲改掉了自己的一些缺点,事后,他父亲感激的说:“您不仅影响教育了我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造就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象这样的潜移默化胜过了平时喊叫和指手画脚。学生自然而然会亲师信道。
    三、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还必须要有一颗博大、感人至深的胸怀。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能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该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爱的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对学生无私的奉献。这种爱,不是出于个人恩怨,而出自社会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浓厚的,是与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班上有个叫文博的孩子,据说在小学曾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无人能管教和敢管教的学生,接收这个孩子后,我首先对他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发现和知道了他是一个特别义气但缺少父爱的同学。为此,我抓住他的闪亮点,当他做出一点进步和一些好事时,适时地进行表扬,并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当他学习下降时,当他思想解不开疙瘩时,当他情绪低落时,当他犯了错误时等。我都给予他耐心细致地开导与教育,并从没有因他是双差生而放弃他。经过我的爱心转化,他的成绩逐步提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由此,我总结得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四、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育中多鼓励、表扬、肯定,少批评、责备、惩罚,这样做会收到积极效果,这也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1、首先,教师给学生以“肯定”的榜样,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上树立起先进典型形象,以好学生为楷模,让学困生对照自身,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将心比心,推已及人,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鉴别,在鉴别中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反省自己,我们的教育才有力量,才有说服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其次,教师要细察和及时捕捉他们的“闪亮点”,有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亮点”,哪怕是一丁点,也要用肯定的语言强化,扩大其“闪光”的行为。班上有个叫小陈的同学,由于他的学习成绩差,自卑心理严重,使他越发不爱学习,无事生非,爱和同学惹是生非,我对他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之后,见效甚微,后来我通过家访,了解到他在家里不仅能帮家长洗锅,还能为自己洗衣服。知道这个信息后,我在班上大肆渲染,表扬了他这种闪光的行为,没想到,他逐渐变得爱学习,而且和同学之间能友好相处了。中期考试时,他的成绩从班级的后列一下跃入到中等的行列。为此,我意识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启发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最终挤掉其不良行为,并使他们意识到进步是主观认识的改变和发奋努力的结果,而非偶然发生或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成的。
    3、教师还要激励学困生培养自尊感和自信心,我们应当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做人,克服其低人一等的行为偏差,自暴自弃等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自主、自强的心理态势,让他们在别人接受、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接受自己,在细微的进步中感到自身的存在的价值。“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困生批评的话听多了,一次表扬很可能会唤起他长眠于心中的热情,这样就会不断地激发他们进步的心理动力。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当一个你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你时,你会欣喜不已,他批评你时,你会感到愧疚。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一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也可能不喜欢某一个老师而讨厌他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原因。
    无论古今,生亲师,才有可能学好“道”,师爱生,才能出现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从事蓝天下最光辉的事业的教师们努力做一个使学生亲的老师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信我们的道。
     

    点击次数:138  发布日期:2016/3/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