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谢金玲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安山小学    谢金玲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于不同智力水平、思想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
    1.合理分组,互补搭配。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敬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首先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低年级以每组2到4人为宜,高年级以每组4到6人为宜。这样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的学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组与组之间差异也不大,就能在学习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使学习过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2.分工明确。
    首先让学生根据各人的特点推荐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人。小组长应选择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还记录小组成员中不积极参与合作的现象。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合作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另外,还应定期轮换小组成员的角色,掌握新的合作技巧,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形成,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可采用汇报、答辩、辩论、竞赛等形式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其次教师要关注小组中成员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学有困难学生的发展,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困生,要耐心扶助,除了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以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可以从开展道德教育开始,让学生明白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1)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书中所设的“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
    (2)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时,可组织小组合作分小棒,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先分得一捆,剩下1捆拆开与8根合成18跟,再把18根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得6根,即每人分得16根。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后分析思考,并把结果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使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时机,目标明确,真实合作。
    ①合作学习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
    当今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足,这时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明晰正误,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②合作时机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
    “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需要合作探究,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结论。当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可以从他人的思维成果中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学生不仅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
    2.指导人人参与,强化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要揣摩他们的认识心理,体察他们的学习困难,教师要耐心帮助、引导孩子循序渐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合作。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
    4.科学评价,保证合作。
    为了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及时科学地对各小组进行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首先是合作小组内的自评,即对一个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情况进行评议。其次,是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应让其他小组补充或争论,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的互评和自评。总结出各组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再次,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发言和要求,用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及时科学的评价才能促使每个小组及时反思、不断改进与提高,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真正促进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合理的评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讨论中学生最关注的还是教师对自己的见解做出的反应。因此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协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分析、反馈,促使学生改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不断探究、总结,我将继续学习,实践,力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点击次数:27  发布日期:2015/12/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