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基于审美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路红红

       基于审美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路红红  
    一、审美化教学的涵义
    审美化教学是基于对审美与教学的联系的认识。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向认识过程的渗透,便构成了审美与教学活动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就个体而言,其审美心理结构和智力结构并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双向互动的。传统的心理学分类认为,人的心理功能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知指知识,属于各类科学;意即意志,属于伦理学范畴;情指情感,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可见,思维认知系统的功能与情感以及道德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两者对人的智能发展来说是不可偏废的。因此,以智力认知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排除情感的体验与审美的参与,教学实践只有与审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联系起来,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功能,进而形成完美的人格。
    (2)从各学科课程的构成形态看,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都不乏审美的因素,是课堂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媒体和矿藏。例如,语文课中地诗情画意,汉字所蕴含的意象神韵,数学中的比例、几何图形的和谐优美等等,同样具有美的魅力。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对科学知识进行必要的鉴赏、领悟、揭示其内在科学美,那么索然乏味的公式定理和死气沉沉的概念符号,就会在同学们眼中变得令人神往,从而引起无穷的兴趣。没有审美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审美活动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随时向学生展露科学的美感,引导学生进入对美的鉴赏和领悟之中。当然,教学中的审美活动应以知识传授为基础,教师应在狠抓以智育为主要目的的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施以审美的催化与灌注,把讲解与欣赏、发展智力与陶冶性情,知识汲纳与美感享受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取得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审美化教学也可称之为艺术化教学。审美化教学与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不同,它体现出教学规律和审美规律的高度融合,是美学原理在教学活动中的贯穿渗透和具体运用。笔者认为审美化教学意在努力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审美追求的低关注度,意在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语文教学打开情感的通道、创造的通道、自由和愉悦的通道,使学习过程富有浪漫和情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坚信,若果没有一条诗意的小河,就不能引领学生进入情绪振奋的学习状态,也无法实现学生认知、情感和心灵的同步生长,而语文素养的提高正是建立在学生广泛而深刻的审美锻炼上的。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才有望“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创造性,享受学习,乐于发现,提升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创造性
     (一)人文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二)创造性
    有位名人说过:美与创造是亲姐妹。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修养、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感受、认识和情感,创造出新颖、多样、丰富的操作样式;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在这种愉悦的学习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创造才能。教学相长,教师创造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学生主动的学反过来推动教师创造性地教。三、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各学科研究,结合审美原理和《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初步探索出语文审美化教学的基本操作策略为 ;
    (一)创设情境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是审美化教学得以优化和成功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用于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育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互动的学习平台,创建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体验探究
       在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力求体现多样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要以各种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学生是否主动体验探究最显著的特点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表现,即学生有意义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充足。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学生获得了自我体验探究的机会,便会很快地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学习的更大兴趣和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的审美化教学效果。
       (三)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顿美餐,会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培育出优美的课堂教学氛围,也会有一种美的享受。在这种氛围下,能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倡导者,学生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这就要求老师要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理解学生的心情。宽容学生的小错误,耐心指导学生,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感知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平台。如果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运用情感教学,课堂教学就会充满魅力,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点击次数:165  发布日期:2015/12/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