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邓自伦:小议新课改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

     

    小议新课改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邓自伦
    语文即生活,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小学高段,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此作一些原因分析与策略研究。
    一、把脉小学高段语文的低效症因
    (一)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够
    不少教师,尤其是45岁以上的教师,思想比较守旧,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对新课改的春风是冷漠的,理解是肤浅的。“黑猫白猫,咬到耗子就是好猫”这是他们顽固的思想堡垒,管你什么课改,完全按他们的老一套来教学,本质上来说,是在与新课改精神唱反调,短时间内,能看到一些效果,可这些都是建立在“硬灌”与“高压”之上的,时间一久,学生没了活力,成了语文知识点的“容器”,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或方法,在考语文运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今天,结果如何?我可以用他们一句不服的话来说:我这么努力,效果却这么不好,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啊!可笑,或悲!
    (二)大环境的影响
    1.语文学不学都一样。看看现在这个社会,请家教补课的几乎是理科,很少听说补语文的;再看看学生间所说的,“开夜车”中如果有补语文的,第二天一定会被笑话,语文就是那么一回事,一个月不学语文,没有什么影响。
    2.学习被动,应付考试与老师。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必须得应付语文,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不重视文本,搞题海战术。一些学生认为现在的考试,对书本的考核越来越少,试题大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考试原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低效,学生无兴趣,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势必分析原因,找出良方。
    二、开出小学高段语文高效良方
    (一)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
    在印象中,不少人知道学音乐,学美术要让自己孩子从小就开始,而在文学方面没意识到这一点。文学与音乐、美术虽然不能等同,可文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它们是相通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让学生早一点接触它的好处。当然文学与语文也不能等同,但文学接触与小学语文学习联系重大。在小学高段,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文学情趣培养。
    小学高段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赏析能力,注重文学熏陶,促使学生走进文学的趋向。课文如此,考试的阅读同样有这样的倾向,并且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一般都不是出自课本文章的,学生没有较高的赏析能力是难以应对的。语文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深入分析课文,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同时学生要不断扩大阅读,来弥补课文量的不足以提高诗文的赏析能力。小学生的品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这阶段教师引导其向某个方向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语文教师注重对他们文学情趣的培养,他们就会慢慢主动地走近文学,热爱文学,受文学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品格。
    (三)利用多媒体让课堂高效
    新课程注重各学科的互相渗透,主张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下苦功,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科知识,学会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教化设备,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使教材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适时搞必要的语文活动课
    1.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五)多布置简单易行的课外练笔任务
    布置任务时不能简单要求多写些,而要强调课内对课外的带动作用,强调按照课内定的“规矩”办事。写日记、周记、办墙报、编手抄报等是较好的练笔任务,还可以结合学校的重要活动布置自由作文任务,如运动会、艺术节、旅游等活动。这些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撰写的自由作文,收集后在班上展览、交流、评选优秀,更便于教师指导,也更能促进学生自觉自学,提高能力。
    教无定法,却有良方。在新课改大气候下,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才能不误人子弟,成为一名合格的或者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点击次数:131  发布日期:2013/8/2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