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 温守莲
怎样用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
◎ 广西玉林陆川县 温守莲
后进生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严峻挑战,我们无法回避,必须以教育创新的理念来解决后进生问题。任何学校、班级都有后进生,只是落后的程度、数量多少不同而已。身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要以身作则,树学生的表率,处处关心、爱护学生,立足讲台,呕心沥血。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性格、意志、兴趣等各方面的特点来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愿学、乐学。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笨蛋”、 “老顽固”、“干笋子炒肉”……却成了一些教师的口头禅,造成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从而抛弃学业。对此,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一、以教育创新的理念看待后进生现象
提起后进 生,每个老师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学生名单,然后从各个侧面剖析其在课堂上的种种行为和表现,以及给教师留下的“深刻”印象,总是让人难以 忘怀。至于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更是令人羞于启齿,难见天日,让人啼笑皆非。作为教师,我们都曾有过相同的感受,但是,认真思考一下,后进生问题还是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从产生后进生的根源入手,以创新的理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首先,优秀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先锋猛将,后进生同样也是一笔珍贵的教学资源。在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教育下,学生之间课堂学习效果与考试成绩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有部分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速度快而比较全面,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优秀,而另外部分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速度较慢而不够全面,在处理疑难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缺陷。面对这种差异,我们该怎样认识?如果我们只重视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那么成绩中等与落后的学生就自然成为我们思想理念中后进的学生,长期教育影响的结果必将导致学生中的两极分化与结构断层现象。一方面,学习成 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得到自我心理需求的不断满足与教师多次正面的鼓励与支持,学习成绩稳定并有所提高。
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由于自我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加上教师的不当鞭策之言,心理压力不断增大,有的甚至转化成逆反心理,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成绩的进步与提高,逐渐成为了“差生”, 失去上进的信心和勇气。这样,先进与后进在我们教学观念中的差别最终导致了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对立和后进生问题。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局。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正确面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把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一视同仁,多从正面鼓励他们,发现后进生的长处和优点,尽可能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后进生也能够体会到教师关怀的温暖,结合合理的学习方法指导,后进生一定会取得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后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 从后进学生课堂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状态,得到我们教育教学中比较全面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和完善我们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与措施,提高我们的教育实效性。从教育创新的角度来思考,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与社会需求,培养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全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 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生机与活力、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主体,重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状态与知识能力结构变化,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措施,实现教育的创新与突破性发展。因此,后进生转化问题的解决情况,可以衡量我们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成功与否,也是我们真正全面贯彻实施素质 教育的最佳标准。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必须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解决后进生问题实质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在社会上许多人的观念中,只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人才。那些成绩一般甚至落后的学生往往是教育教学中比较头疼的问题,很难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与教育关爱。尊重、关心、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是转化他们的前提。他们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后进生往往比别人有更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敏感别人对他们的尊重程度,老师要紧紧抓住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不要触伤他们的自尊心。要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 “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为诫,设身处地为后进生着想,想想他们所处的环境、内心的期望、落后的滋味;想想他们毕竟是求知的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这样,我们教师就要控制情绪,不随便对后进生“开炮”,要用微笑、表扬、呵护来关心他们的成长,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想学、爱学”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和建设者。
二、以教育创新的理念转化后进生
解决后进生问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的情况调查和分析。第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教育法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 了解后进学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后进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第二、要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 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的交往常常是单向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利 于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积累,进而形成学生稳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但是这种师生关系模式在教学之余以及师生交流中却不太适用。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主体发展过程,必然对其行为产生潜在的思想影响。
三、用教育创新的方法转化后进生
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组建兴趣小组,充分发掘后进生的“闪光 点”,让他们成为小组或班级的领头人。教师、同学为他们的成功加油、鼓掌,使他们充满自信,积极活跃在班集体中。如我班的李永猛同学,他开始的时候学习不理想,在观察中我发觉他很讲究卫生,懂礼貌,于是通过班上选举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在打扫卫生时他冲锋在前,干劲十足,汗流夹背也不休息,同时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教室布置得井井有条。他埋头苦干,无怨无悔,不负老师、同学所托,营造出了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使“流动红旗”永驻我班。
总之,尊重、理解、信任是真情的雨露,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给后进生一丝微笑,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也许他们明天就会成为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