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孟秀荣
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 孟秀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信息时代,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坚持冒失,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小学生思想活跃,常有于思维光芒闪现,教师就应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学生的这种思维,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实践,谈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教师要改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要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教师自身要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优良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过于单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潜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刨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才会得到显著发展。
二、鼓励质疑问难 营造创新氟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富有创造和创新思维,更好地为学生建立最佳智能结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动,都会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加速激励认识活动。所以,教师进课堂就必须抛弃杂念,集中精力,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关注的。在学生喜欢打破沙锅同到底提出问题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用“高度统一的要求严格控制约束。
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少的方式:创新精神提胆大、不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犯错误,只是课调错畏认识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而质疑要有事实和思考的根据,并不是虚无主义地怀疑一切…“总之,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创新精神。: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这些民主的教学思想,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学成'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创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质疑问难。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只供一誉;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可见举一反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训练应从低年级开始,分阶段进行。先是提昌鼓励阶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此时所提的问题可能多停留在字、词、句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可能“杂而乱”,但不论学生提的问题大或小,对或错,教师都要绐予表扬,修改或指导,让学生知道,能提问题是动脑筋、想问题,认真学习、好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质疑;教师边教给方法边逐步将学生思维的着力点向“少而精”过渡,我逐一肯定了学生的提问,表扬他们善于读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去发现、去思考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一些颇有质量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大大加强。
三、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必不可少的条件。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经常多样的探索尝试,学生思维的空间,刨新精神便会得到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才能真正彻底改变学生“接受一一模仿”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也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