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张金容:把握评价脉搏 成就精彩课堂

     

    把握评价脉搏 成就精彩课堂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把握张驰有序的评价时机
    ◎ 广东省清远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张金容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数学课堂生活中,课堂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活跃在师生之间,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有效的课堂即时评价成为数学课堂上的阳光雨露,撒进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得到心灵上的点拨,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教师能否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在于能否很好地把握课堂即时评价的时机;在关键时刻教师的一个评价行为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那如何比较准确地把握即时评价时机,适时给予学生合适的鼓励和评价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课堂即时评价的认识及其做法:
    一、“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课堂即时评价。课堂上当学生出现一些“意外”时,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及时巧妙地评价与引导,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甚至帮助学生仰望到另一片灿烂的天空。
    例如:我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出了一道练习题:一个车间要加工520个零件。每小时加工52个,生产了8小时后,还剩多少个零件没有加工?学生很踊跃,连平时不太发言的何伊雯同学也怯怯地举起手,我就让她回答:520÷52……(没等说完,其他学生哄堂大笑:“你真笨,连这样的题都做错”! 何伊雯同学面红耳赤)。这时我制止了学生的哄笑,平静地说:“这道题她不是不会做,只是没有做完,我们应该听她把过程说完。其实老师很欣赏她与众不同的想法。(好多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你们能了解520÷52的含义吗?”接着我引导何伊雯同学找出了第二种的解法,学生们向何伊雯同学投去敬佩的眼神,此时,她也露出了微笑。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孩子情感和心理的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这时适时的口头评价将拨开孩子思维的迷雾,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帮助其重燃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二、“静观其变”——千锤百炼出真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许多新知识都需要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进行探索交流的教学环节去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的意见难免会发生碰撞,这时教师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思考,使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逐步融合成一种共同的正确的观点,也正是所谓的“千锤百炼出真金”。例如,下面是我上的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这句话对吗?
    学生意见分歧很大。对此,我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说明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同学,我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同学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词:“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1/2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要反驳表达,我也给了反方两名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1/2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同学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下2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正方):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1/2吗?
    (反方):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道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1/2吗?
    (正方)……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1/2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我采用“静观其变”教学策略,没有简单评判谁对谁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的辩论会,引导学生在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我认为这比即时的直白评价要有效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应灵活运用课堂评价中的延缓评价,使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声语言更具魅力
    课堂即时评价应该关注多样的无声语言的魅力。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所以,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我们可以用微笑、点头、赞许的目光、竖起大拇指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可以用摇头、提醒的目光等方式表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否定与制止。这些无声语言同时也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也会起到即时评价作用,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体态语言的运用也应做到恰到好处,过分的矫揉造作会有损教师的形象。
    因此,评价的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信赖之时,把教师的教学机智体现得淋漓尽致:有时抓住机遇主动出击,积极控制生成资源;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走到学生的心中,以我们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为我们的学生构建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营造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

     

    点击次数:71  发布日期:2013/8/2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