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张静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中心小学校 张静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识字是学生应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甚至对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自己学会识字,具有识字能力,才能够运用祖国文字,才能在表达交流、阅读理解、写作檄文上有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识字教学 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逻辑性
    一、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
    1、 教授式教学,缺乏情趣。教师把学生识字当作是教师教字,刻板地遵循“怎样记——怎样用”的思路硬塞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2、 教学策略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好玩、爱动,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往往记得快也忘得快。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单一,缺少情节,缺乏情趣,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是读、记、背、写机械记忆,完成识字任务长时高耗,扼杀了学生识字的愿望。
    3、 不注重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教师往往把教材上的字教学生记住,会组词会造句,就算万事大吉了,然后把它“束之高阁”。等复习时,再拿出来让学生抄写、组词这种缺乏系统的识字教学,导致学生还生率极高,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二、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1、 教师自身的原因:多数教师缺乏汉字基本知识,不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不了解汉字规律,不了解汉字的特点。因此导致教学策略不当,教学方法单一,始终脱离不了死记硬背、难学难教的怪圈。
    2、 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汉字抽象后的符号记忆,忽视了汉字形象的研究,脱离了汉字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使教学变得呆板单调,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使识字教学变得难懂、难学、难教。
    3、 受所使用教材的约束,识字教学的目标仅限于“完成任务”,从范围和数量上不敢大胆突破。
    三、 策略:
    (一) 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着的。低年级的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直觉占优势,不会对字形主动进行集中深入的观察。心里学研究表明“思维都是由问题而引起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以使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起求知的愿望和要求,使识字教学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在教学“啄”字的识字教学中,抓住偏旁和关键笔画创设情境提:播放了啄木鸟用嘴“啄”树木的动画。孩子们了解了“啄”字为什么会是“口字旁”,然后让学生弄清右边部分的笔画,特别提醒:啄木鸟嘴巴里面还有一条长长的舌头,由此迁移到右边部分中间的“点”。这个关键笔画是最容易被学生忽略的地方。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比较容易感知、了解和掌握字形、笔顺,在此认知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抓住汉字的难点,这要比接受老师的灌输效果好得多。
    (二) 了解字源,扩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果说认真观察是学生掌握字形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引导学生了解字源,以加深对汉字意思的理解,则是学生掌握字义的必要延伸。尤其可以抓住此环节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学习“器”字。如果仅让学生记住字形和会组词,那么局限性就太强,也势必降低识字教学的效果,学生的知识得不到丰富,思维也就相应地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为“思维是凭借一定的知识而进行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
    为此,在教学“器”字的时候,我特别制作了一个“微课”。这是一个只有6分钟的微课,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微课是这样设计的:
    1、 猜字谜,认识“器”字。
    2、提供字源(古代器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宫廷里面有很多贵重的器物,为了防盗窃,就用狗来看守。(本意)你们能根据图片和老师的讲述,猜出图片里藏着的字宝宝吗?
    3、从图片中提取关键信息,相机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四周的器物的开口就是四个“口”,中间看守的狗就是“犬”字。(课件演示“器”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器”字的来源。)
    字源识字是依据汉字的造字结构和字理进行教学,把握其形体结构的内在理据,建立音形义的必然联系,易懂易记。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从直观到抽象记忆了字形,知道了中间“犬”字的来源,不会再错误地写成“大”,寓教于乐,避免了老师的说教式识字教学策略。
    (三)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生字也不易记住,为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增强识字的效果,我常常用以下方法:
    1、 归类识字法:在识字教学《农具》一课采用了这种方法,
    “铁铲,镰刀,锄头,钉耙”“箩筐,簸箕,背篓”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钅’字旁和“竹”字头,分别跟“金属”和“竹子”有关,我们学过的这类生字还有哪些?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然后迁移到其它一些典型的偏旁。
    2、 比较法: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存在着许多形近字,这
    也是学生识字的一大障碍,稍不留神就会混淆不清。比如在教学“兔”和“免”时,我先要求学生比较两个字的不同。“兔”比“免”多了一点,因为兔子有一条短尾巴,你们可千万不要把兔子的尾巴丢掉了,不然它可要生气了,我幽默地说道。学生们也在笑声中记住了这两个字。然后再提出“晚”字,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3、 形象记忆法:儿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受
    到学生的喜欢。在识字教学中,我把儿歌引入课堂。如“三人骑着太阳走”——“春”字,学生就不会把下面的“日”字写成“目”;“两人坐在土堆上——“坐”字。在比较“碧、壁、臂、避”这一组形近字的时候,我也用上了儿歌的教学策略“土辟合一成墙壁,走之加辟要逃避,石辟一起是碧绿,月辟组合为手臂”等等。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有趣,兴致高,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给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
    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改变学生识字低效的状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生字,从而“想学”、“乐学”。

    点击次数:39  发布日期:2015/6/1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