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
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
——小学语文课堂“赏识教育”实践反思
◎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汪家乡小学 杨 波
十多年的教学历程,深感让赏识教育走进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语文。
一、夸赞、赏识学生,开启“我要学习”的原动力
1、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善于“点赞”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当我接手这个班时,他的文化课成绩,在班级中始终处于下游,教过他的老师曾断言:这个学生先天素质太差,不会有出息。他也自认不是学习的料,没有学习的动力,整日无所事事。我发现这个学生对书法有着独特的天赋和爱好,字写得相当漂亮。于是,我把班级板报的设计和书写任务交给了他。并以此为契机,多次在班级表扬他的书法,还鼓励别的同学向他学习。并适时开导他:要想在书法上有所作为,不学好文化课,你的书法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可能有所作为。这样的赏识加开导,重新开启了他学习的原动力,鼓起他好学上进的勇气。渐渐地,他的文化课成绩和书法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小学毕业时以超越先于他的学生的成绩升入了初中。这一事例充分说明,赏识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导火索。只有真正赏识每一个学生,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原动力----兴趣、爱好和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甚至处于落后状态。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用“低能儿”、“弱智”等词语来评价他们,其实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作为教师要明智择法而得法,如:当学生问题答错了,教师说:“你是好孩子,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答案?我相信你能行!”学生考砸了,教师这样说:“你是个聪明学生,这次考的糟点?咱们找找原因就一定会赶上来的。”这样既给学生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问题。这将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很好的效应。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处处相信每一个学生只是主观上的差别,客观上他们具备同样优秀的素质。
2、认清学生差异,开掘学生潜力
每个学生的才能、潜力是有区别的,我们应在课堂上加以开掘,加以赏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以至几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天赋,有的在那方面有异人的表现。我们语文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要看着好的学生语文学的好,就同样的要求去逼着有差异的学生也去那样学,我们应该懂得去用赏识的语言去触动他,去改变他,给予正确引导,使他的才能、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不同程度地开掘他们的潜力。
3、教师要善于戴“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如果教师的教学工作浮在表面,不做深入细致的观察与了解,很难会去认识学生的特点。即使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闪现,也往往会被偏见的云翳所遮掩;更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这既使他们在情感上失去平衡,又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进取心。长此以往,学生难免“破罐子破摔”。“即使很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孩子不可能事事精通,所以不要因为孩子在某方面有不理想的表现而苦恼,应随时随地对他的优点加以赞赏和鼓励,充分发掘其优势潜力。如果我们能用赏识的眼光客观、全面地对待他们,戴着“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总会发现他们美丽的潜力和才能的。
二、激励、表扬学生,唤醒“我能成功”的自信心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赏识教育的要义也在于此,通过我们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激励、表扬学生,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是赏识教育的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激励、表扬的方式,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能力;其次,要给每一个学生以同等的机会;再次,是要培养每一个学生“我能行、我能成功”的自信心。
2、教给学生“自信”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告诉我们,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成就。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来。首先是授课方式上的转变:由讲授式转变为交流式。根据每堂课的不同内容,既可以教师讲,学生问,也可以学生讲,教师问,还可以学生讲,学生问,把满堂灌为主的“讲授式”,转变为以讨论为主的“交流式”。其次是课堂提问和讨论方式上的转变: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在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问和回答的基础上,我注重鼓励成绩较差、表达能力较弱和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多地参与,让每堂课都在宽松、平和的氛围中进行。再次是课文内容的讲解方式上的转变,由“固定式”思维转变为“发散式”思维。在每篇课文讲解之前,我都把作者的姓名、年龄、经历等情况及文章成文的历史背景讲给学生,由他们根据教学要求,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师生共同对各种见解进行评价,对正确的和有创意的思路和见解进行表扬。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逐步激发起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许多平时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和对语文课成绩“满不在乎”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课后积极自学。
三、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新空间
1、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2、赏识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赏识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将 “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教育学家史密斯?凯文曾经说过:“学生做错了事,我从来不批评他们,而是对他们说,你再试试好吗?”引导学生就是在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帮助学生有侧重、有目标地自主学习,获取成功的体验,进而走向成功。
赏识教育的功效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我们要掌握好赏识的艺术,使它真正成为学生心灵上的“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