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菊 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浅谈
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浅谈
四川省广元市081中学 姚晓菊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要上好初中历史课,就必须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要成为合格的,尤其是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使自己的历史教学成为合格的,尤其是优质的教学,坚持以下教学策略是大有裨益的。
一、压力释放策略
总会有一些学生怕学历史,感到难学。如果教师一上课就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感动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必须讲究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释放压力,学生才能轻松进入学习境界。为设计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搜集大量有关资料,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提炼出一段符合学生口味的开场白。如我在历史的第一堂课上,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历史是什么,而是采用英语词序方法,表示 “以前的,过去的”的 “故事”,最后就总结出来其实“历史”就是讲的“过去的、曾经的故事”。一说是故事,学生立马感觉历史其实不是一门纯枯燥的文化课,而是讲故事的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是来听故事的,那么既然是故事必然会有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等,这样学起来就会感觉很轻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将历史转化成符合教学需要的故事必须满足三个要领:首先使自己懂;第二使学生懂;第三使学生学得容易、有趣。要把握好这三个要领,就要多上公开课,变压力为动力,推动自己成功;认真备课,常教常新;上课前,充分准备,课本、教案虽不说是倒背如流,但要做到基本背下来,尽量做到上课时不看教案;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语言生动幽默,教态亲切,富有情感。
二、引人入胜策略
引人入胜对于历史课非常关键,做到这一点教学的主动权就极大地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法:其一,借助于歌曲、文艺作品及诗歌导入。如讲授“九一八事变”,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讲授“改革开放”,可播放《凤阳花鼓》《春天的故事》等。其二、利用文物、模型及课本上的插图、图表和其他直观教具导入。如讲授“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可利用岳飞肖像来直观展示。其三、引用成语典故。如讲授春秋争霸时,可利用“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成语来来强化故事情节。其四、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所谓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的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各个学科的语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果不经过一番实际的训练和执着的追求,是难以掌握教学语言的规律和技巧的。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上课的语言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师范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语言训练。作为一个历史教师,第一、要有历史特色。历史教师的语言所表达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教师的语言就要准确反映时代特色,适当引用古人原话和文献的原文。第二、语言要生动。历史教学的语言要注意通俗、形象、幽默。通俗,就是要把书面语言换成口头语言来表达。幽默,是一种生动有趣而且含义深刻的语言艺术,给人愉快、发人深省,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教学语言正确清晰,悦耳动听;语调丰富,感情充沛,节奏适中。第三、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心理节奏。
三、主题统率策略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一个主题,要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紧紧扣住这个主题。授课时我一般先是抓住这节课的课标题,分析它与学习目标的关系,从而理解出这节课的主题。例如,我在讲授《对外友好往来》这一课前,我就根据课标题与教材内容间的知识联系,确定本节内容的知识系统,利用“隋唐与外国友好往来的史实”这个主题,去统率课文的主干内容。这样,让学生从简单的课文标题人手,除了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还可清晰的明确学习重点。
四、联系生活策略
学习历史事件的过程,学生往往会觉得烦琐、抽象、枯燥。部分同学接触大量时间、人物、事件以后,觉得难以记忆,感觉比较乏味,而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只愿意听,乐于记生动形象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学时,我把教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场面,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优化教学过程。讲“八股取士”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联系今天的考试内容和文体与八股取士对比,今天的考试更能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从而更深刻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这些策略看似粗浅,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有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是实际教学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对于我们普通教育战线上的普通教育工作者,确实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