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夏平刚 议论文写作微探

    议论文写作微探
    陕西省定边中学 夏平刚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逼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格式 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笔者结合自己十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写议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其进行了深入探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具有畏难心理
    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逼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二、 学生不懂的议论文的行文结构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教材可供模仿的文章太少。学生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议论文无疑是教材上的,这些文章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高中教材议论文大多数是政论文,论述的也往往是大事情,政论文的语言又比较政治化、概括化,学生就感觉很难接近,再加上名家的文章毕竟太难太繁,对刚刚尝试写议论文的学生来说很难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们喜欢看些既能指导其立志、苦学、择友、处世等到方面的贴近他们生活,又能供其模仿的笔调轻松、语言生动的文章,教材在这点上做得很不够。
    三、 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到位特别是不会论证分析
    写好议论文的关键是思维要独到,要深刻。教材没有专门的思维训练,教师平时指导又不够系统,很多学生思考问题程式化、表面化、单一化,不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看问题,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议论时往往就事论事,不能展开,不能深入。有些老师也对学生进行了议论文写作指导,但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事实上议论文的核心就是要论证分析,但这一点老师恰恰没有教给学生,学生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因此,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四、 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的写作素材太少。
    学生关心时事、参与生活不够。许多学生仍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必要关注。他们在写议论文时不会也不能联系实际,因为现实在他们内心一片空白。他们错误地认为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馊”的前人的故事。他们忘了议论文写作最终服务于现实的目的。同时材料积累不够,尤其是缺乏具有时代感的材料。举例不过那么几个:中国的屈原、项羽、司马迁、张海迪,外国的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即便列举出来也不会多角度寻找与论点的关系,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为了凑足篇幅,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针对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可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兴趣,克服畏惧心理。
    留心处处有议论。要让学生打破议论文的神秘感,必须告诉学生要关注生活。生活中,人们看完电影、电视后的评说,街头巷尾的争吵,甚至泼妇骂街,无处没有“议”的影子。人们生活中离不开议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现实生活的热门话题,可指导学生去了解,去思考,去议论。如前一阶段的“创卫”工作,一度曾是人们饭后茶余的话题。可指导学生收集赞成者的意见,也听听反对者的意见,然后写下自己的看法。再通过创卫前后事实进行对比考察,以此来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来提高学生对事对人的判断能力。类似的可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有关的,如“我看作弊”;与学校有关,如“我为学校献良策”;与时事有关的,如等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议论与实际有关,对现实生活有用,经过多次训练,学生自然而然能产生议论的兴趣,克服面对议论文的畏惧心理,从而养成关注社会的好习惯。当然,教师在整个引导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课堂,利用墙报,利用文学社刊,为学生提供展示议论材料的舞台,使学生心头燃起的“议论之火”可以“燎原”。
    二、重视临摹,熟悉议论文的行文结构。
    做任何事情都有起步阶段,写议论文的最好的起步方式便是模仿。从模仿中学到行文的套路,学到立意、论证的技巧。作家李传锋在《模仿的技巧》一文中说:“作家写出作品来,几乎都是从模仿起步的,只是不少人为了崇拜创作的神秘,为了显示神童的天才,不肯去披露模仿的技巧罢了。”坦诚的话语使我们认识了模仿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可供模仿的范文,让学生看范文如何提论点,用论据,联系实际等,使学生提笔时,心中有“谱”,有了“谱”,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不离谱。事实证明,经过多次对不同类型的议论文的模仿,学生可初步掌握“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论证结构方式,为写好议论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注意思维训练和分析说理能力的培养 。
    (一)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角度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文章立意、构思的出发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都是指事物具有多面性,分析事物时要学会多角度分析,抓住材料中的每一个细节或人物逐一分析,同时又能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材料。如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这一材料就可作多角度的分析:
    从母亲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
    ①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② 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③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从安泰角度分析:无敌英雄安泰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来源。可以提炼出的论点:①人只有不离开根本,才能有所作为;
    运用反向求异分析,进行假设推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大地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被对手骗至空中决斗,由此可以提炼出的论点: ② 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 ③ 要扬长避短; ④ 要不断完善自己。
    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
    ①知已知彼,百战不殆;②出奇才能制胜;③要讲究方法。
    (二)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当的角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角度的选择是文章“生死攸关”的大事,就像战前决策一样,角度选择不妥就是决策失误,会影响整个战局。选择角度要做到陈中求新、常中见异、俗中求巧。
    ⑴陈中求新。写议论文不能鹦鹉学舌,要努力做到自出机杼。这就需要对题目或材料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找出适合自己写的,同时又能给人耳目一新感觉的角度。例如,“失败与成功”的话题是老生常谈的了,如果我们再去拼命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既无必要,也无新意。要在此中寻找新的角度,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在备受冷落的“失败”身上,让我们喊出“为失败者擂鼓助威”的声音,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想想生活中人们看重的是成功和鲜花,而对于各条战线上虽屡次失败但仍不断尝试的英雄们却缺少必要的理解和赞美。此角度的选择必能出奇制胜,收到良好的效果。
    ⑵常中见异。写议论文要想不入俗套,就要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反弹琵琶”就是打破常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往往是针对某一几成定论的观点,提出相反的、看似与原来观点矛盾的见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例如,“班门弄斧”原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显本领。我们可以以“就要敢于在班门前弄斧”为题,写一写如何敢于指出行家的不是,如何挑战权威,如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如“异想天开”,本也是告诫人们不要做白日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就要异想天开”为题来论述想象对于人类创造发明的重要性。类似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从平常中看到不平常的东西,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⑶俗中见巧。改变原来平常的思维角度,从事物的易为人忽视的另一角度提出观点,使文章有新的角度,巧的立意。例如,抗洪救灾时,抗洪英雄层出不穷,在盛赞抗洪英雄们的壮举的同时,有人就想到了防洪英雄,认为抗洪固然重要,但防洪更重要。《杂文报》1032期上高峡的《也要表彰防洪英雄》一文,可以说是俗中见巧的典范。事实正是如此,防洪防得好,百姓免受水灾之苦,也无须劳民伤财抗洪。但这样简单的道理却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作者选取这个角度可谓选得准,选得巧,选得更有价值,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生活中,防盗、防贪、防腐等方面人们又做得怎样?文章不是给人以许多遐想吗?
    议论文议论角度的选择不容小视。我们选择角度时要做到新、奇、巧。但也应注意,不要为了追求新颖独到,而走上片面、偏激的道路。我们要学会用辨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事物,选择适合自己论证的角度去议论。
    (三)教师更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摒弃“观点+材料 ”的简单模式。
    高考作文评审组曾这样评价:高考通常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讲道理 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分析论述不能空谈抽象的道理,而必须摆出事实再讲道理,即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要使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通俗地说,证明给人看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摆事实,讲道理。下面介绍几种论证说理的方法: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 为什么 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如: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假设分析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运用几个假设复句要从实际出发,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来假设,分析会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如:某同学在论证 信念 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 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 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 如果那么 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信念的重要性。
    3、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如:普希金说: 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 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5、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其实,展开论证说理的方法有许多。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服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
    总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础,又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既要激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写作技巧,最终才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写出有思想内涵和独特个性的议论文。

    点击次数:181  发布日期:2015/6/1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