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罗建中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实践浅谈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实践浅谈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罗建中

      从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对于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和想象力;另外,在教学过程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主性差,比较适宜采用游戏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中学生则喜欢独立的获取知识,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他们学生考试的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呢?结合本人的实践认识,略谈几点的看法。
    一、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还图文并茂,大部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我们在FrontPage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二、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职业中学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尤以微软的Office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微软的Windows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就我个人实践总结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1(有条件者可安排为1:2)。安排这样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的理论课一来可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讲述一些原理;二来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三、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
    我们前面说过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我们在FrontPage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有关资料,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盘中,在上机课中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4-5节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心制作自己的网页,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设计了很多具个性化的网页,并且不乏很漂亮、很雅致的精美网页。教学效果显著。
    四、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
    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灰线构成。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五、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我们的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点,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

    点击次数:165  发布日期:2015/6/1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