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香 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的“催化剂”
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的“催化剂”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刘春香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影响师生之间教育信息的相互传递,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进教学效果,是教学中的“催化剂”,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日后终生从事该学科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学生在变,感觉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师生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有时让我自己都为之惊叹!
上班伊始,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骨子里仍留存一丝傲气,面对我的学生,我觉得我是他们的老师,必须要有老师的威严,树立作为师长的微信!所以开始的那几年,我与学生不能心交心的相处,貌似学生们很听话,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成绩平平,并没有积极踊跃的学习热情。
慢慢的我发现,我和学生之间的这种距离感,这种陌生的师生关系,已经远不能满足于我的教学需求,甚至会制约我的教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发现在学校中,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师生交往时,如果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教师无论有怎样的良好用心,学生也会不接受了,并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很大的抵触感。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后,对这个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接纳感,会带着良好的情感来正面理解教师的语言,接受教师的要求。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日后终生从事该学科的研究;学生也往往会因为讨厌某位教师而讨厌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甚至放弃在该学科上的任何努力。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进教学效果,是教学中的“催化剂”,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意义: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1】
尤其是面对现在的学生,他们大多心里脆弱,自尊心极强,经历的挫折少,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安慰,鼓励,心里的慰藉,才能更顺利的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尽量减少情绪上的波动。
这些年我不断尝试与学生用心交流,做他们最好的朋友,最知心的姐姐,最贴心的倾听者,学会与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慢慢的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有什么心里话找我倾诉,我也以我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一些感悟与他们分享,这样,很自然的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二)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师生关系是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三种相互作用的心理成分调解下逐步形成的。认识成分及师生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师生的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相互认识基础上的,师生在交往过程中相互理解,就容易形成协调、融洽的心理关系。在师生交往中,行为成分往往起着直接的作用。师生心理关系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行动的配合上,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支持上。师生关系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心理环境。师生关系适应良好的学生,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里会健康发展。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2】
(三)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的需要。
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使师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愉悦感,课堂气氛表现出宽松、愉快、生动和积极健康的景象;而师生关系恶劣,课堂上就会出现紧张压抑的气氛,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智力活动下降。
二、如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不偏爱部分能力强的学生,也不轻视其他同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有利于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也减少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为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作用。教师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平和的心态,加强自控力,不将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愉快带给学生,学会控制自己习惯性批评、指责学生的不良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辱骂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三)记住学生名字
认识学生姓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第一步,每个人听见自己的名字都会格外注意。对于叫得出自己名字的教师,当然就多了一份亲切和认同感。
(四)关怀鼓励学生
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教师与学生对话应给予关怀,不应冷嘲热讽,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对事不对人。当学生取得一些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可以适当给予奖励,这样也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五)多与学生谈心
有些话语和行为需要私底下交谈和进行,单独和学生谈话,不但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增进师生间的关系。
(六)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引导
比如我会发现班里有些学生自尊心超强,我就在他有进步时及时表扬鼓励,有不足时侧面引导,避免露骨的指出他的不足让他无地自容,甚至有时在他犯小错误时,我静观其变,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用这样的方法我成功引导了数名“特殊”学生,效果良好。
教师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只有带着超乎寻常的细心、耐心和恒心贯彻整个教育工作,才能拿到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金钥匙”,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生之心,学生对你只能是尊重与敬畏,真正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得以建立。
参考文献
【1】邱忠蓉.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师生角色关系[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06)
【2】杨桂琴. 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转变[J]. 甘肃教育, 2006, (16)
项目来源: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编号:13040251 类别:资助经费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