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鰆 初中化学后期复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
初中化学后期复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
教 学 建 议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莫鰆
每年的是四、五、六三个月是初中化学进入中考前的后期复习时间。要在这大约30课时的短暂时间内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整个初中阶段化学的知识体系,准确掌握并灵活运用各个知识点,形成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我们解决好复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下面就初中化学总复习中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就后期教学建议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无复习计划或计划执行不到位
部分学校由于教学管理体制等原因,未要求毕业班教师书写后期复习计划。有的教师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草率地制订一份所谓的复习计划,事实上其功能就只相当于一个复习进度表,这势必导致复习过程中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的随意性或与计划不吻合。
(二)不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科思维方法的构建
部分教师,教学思维转变不及时,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到位,一直援用老教材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程度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而较少关注学生探究能力、联系生产实际的迁移能力以及其它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目标定位发生偏离
1. 对全班学生统一教学要求,忽视学习水平的差异
课堂上教学内容缺乏梯度,尖子生因感到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分散注意力;学困生则因跟不上教学节奏或教学内容难度大而产生失败感,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对作业不分类,不管学生的基础怎样,均要完成相同难度、相同量的作业。
2. 重、难点把握不准
教学平均化,分不清内容的主次,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一些学生对重点内容透彻理解,对难点内容依旧模糊不清。
3. “过饱和”复习
教师用过多的学习内容、过高的学习要求和过量的训练去达到复习目的,而不去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发展。一是盲目追赶复习进度,片面追求复习内容的全面性。二是对部分知识无限制地予以拓展,造成偏与难;所选问题起点高,综合性强。三是复习用书多套,作业量较大,题难度很大,综合性强,尤其是对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四)教学方法上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1. 灌输多互动少
许多教师担心有的知识点没有复习到,便在复习时堂堂讲,满堂讲。把一些知识点通过表格、网络图、框图等方式给学生归纳得很详尽的进行讲解,各种可能的错误也作了反复交代。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发展过程。课堂互动少,互动形式单一甚至是假互动。
2. 预设多生成少
课堂上最明显的特征是不管学生是否真的弄懂了,不管有无兴趣,教师将学生往事先预设的“轨道”上驱赶,不敢越教案半步,只要把教案设定的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就算完成。这种课堂是单向的、静态的、模式化的、缺乏生机和乐趣。
3. 练习多探究少
这类教师复习课的基本模式就是知识的梳理加练习。而知识的梳理往往又停留在知识的简单罗列,对其内在的联系缺乏深层的探究,给出的练习通常又多,给人的直观感觉是题海战术,以解题训练来替代对知识的探究。在后期综合演练中,用题不当,有题就作,见题就用,大量时间用于作题和讲题,查缺补漏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媒体使用不当
1. 重形式轻实效
教师设计的课件是为如何“教”服务的,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教师不断点击鼠标,更换屏幕内容,对照屏幕内容进行解说,将本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演变为机械地电脑播放,学生的主题地位已丧失殆尽,课堂教学因媒体的使用失去了生成性。
2. 重动画轻实验
复习中用动画来代替化学实验的复习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方式使学生失去了生动直观的观察与体验,失去了能产生许多创造性想法的机会,留在学生脑子里的可能只是动画所描述的结果,这与以前的“黑板上讲实验”没有多大区别。
(六)轻视应试心理指导和应试技巧训练
考前和考试期间,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也有一些同学会因为过度紧张、焦虑和慌乱,而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引导学生注意考前和考试期间的心理调整,在考前进行一些应试技巧训练,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掌握好应试策略是必要的。
二、后期复习教学建议
(一)科学合理制定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中考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和复习时间等因素,制订一份完整、科学、合理、适用的后期复习计划,是提高复习质量的关键。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复习,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进度表。按照惯例,我们的复习通常按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其要求是抓住课本,夯实基础,“再现”知识,让学生学会从“点─线─面─体”归纳知识要点,构建“网络化”的知识结构。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可按课标主题、按题型、按热点问题等来进行专题分类复习。这是后期复习的关键环节,其要求是突出主干知识,把握重点,“深化”知识。第三阶段是综合演练。通过定时、定量、规范的模拟训练,促使学生规范考试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反思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四阶段是回归课本和考前指导,同时要关注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诸如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的帮助。考前减压,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二)讲究复习策略,正确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 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复习时不可一刀切,可采取“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的策略。
2. 教师讲解与引导
在复习中应该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归纳、辨析、点拨为主导,通过讲、练、考、评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要尽量避免出现教师“独霸”讲台和学生“自由”发展的现象。
3. 知识强化与能力培养
当前的教学现状,就总体来说,仍然是偏向知识传授,对培养能力不够重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传授知识要为培养能力而运作,培养能力要为传授知识而展开。
4. 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
信息、资料的采集与使用,对于后期复习的质量或许有着一定的影响,但面对各种信息资料,品种繁多的模拟试题,我们应做到“广集信息,限量用题,选题求精,重在落实”。
5. 教材和复习资料
要始终坚持“以教材为主,复习资料为辅”这一原则,不要完全抛开教材而全用复习资料来进行复习。应围绕考试说明,紧扣教材,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组选复习资料上的相应内容进行复习。
(三)优化复习模式,实现高效课堂
1. 四种类型的专题复习课教学方法建议
(1)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可采用“识记概念—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归纳小结—训练反馈”的复习模式。应抓住概念本质仔细推敲,准确理解其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如氧化物要抓住“两种元素”和“化合物”;催化剂概念抓住“一变”(改变反应速率)和“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这些关键词等。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可采用以重要物质为基点,编织知识网络的复习模式。这部分知识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它们是构成中学化学知识的“骨架”和“基石”,知识点数量多、分布广,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实验的基础与素材。
(3)化学实验的复习可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复习模式,注意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优化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化学计算的复习可采用“示范—实践”的课堂复习模式,注意题目的变式,注意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训练。
2. 上好讲评课。
一是通过检查批改学生练习,了解其薄弱环节,提高讲评的针对性;二是积极引领学生自主订正;三是要进行拓展性讲评,在原题的基础上引伸,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情境去解决问题。
(四)引领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建立错题集
让学生准备好两个笔记本:一个是“错题集”,专记自己在练习、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分析出错原因,记下正确和好的解法;另一个是“妙题集”,将一些好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记下来,在考前看一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教师也建立错题集,对学生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典型例题,带普遍性的错题,随时收集,过一段时间再训练一次,重复训练时既要有原题有要有变形题。
(五)强调答题规范,矫正不良习惯,加强考前应试心理指导
好的答题习惯不仅依赖教师的点拨,还有赖于平时的训练。考试中书写不规范、表达不完整、答非所问(如题上要求写化学式却习惯性填成名称等)是造成学生无谓失分的主要原因。强调考试阅卷要求、强调减少过失性失分等能提高考试的分数。加强考前应试心理指导,消除考前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轻装上阵。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寻求科学的复习方法和策略,解决我们在后期复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复习质量,争取优异成绩。
请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