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罗红
学以致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金星小学 罗红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在语文教学中时时渗透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理念,结合课堂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勤于练笔,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阅读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作文离不开阅读,作文得益于阅读。因为阅读为作文提供了“怎样写”的范例,作文运用了阅读中词句的积累和素材整合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够将阅读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1.在阅读中激活写作的灵感
一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的经典作文,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读好经典范例,感悟文本灵动的语句、翔实的内容、丰富的感情,领悟作者匠心独运的素材整合和表达方法用词句的表达效果,对学生而言是美的熏陶与享受,能瞬间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有了自己也写上几段的冲动。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灵感,定能写出内容充实、具体、生动的作文。
2.在阅读中感悟素材的整合
学生作文中条理不清、语序颠倒,这是常有的通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感悟文本素材的整合要强化、落实。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收集的作文素材加以变通整合。我们可在文本的阅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表达效果。感悟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可在每篇课文熟读之后教师组织讨论:文本的素材是那些;作者是怎样整合素材的;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学生能感悟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及先后之间的联系,就能逐渐把握文本的条理、层次结构以及素材的来龙去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整合习作素材的能力。
3.加强读写训练
教师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根据文本素材整合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作者使用语言的表达效果。现在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可抓住机会让学生模仿范例的某些特点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在作文中加以借鉴并受到启发。比如,学习了《孔子拜师》之后,可以辅导学生写关于尊师重教的小文章,事实证明学生能够把学习上、生活中与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付诸笔端,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4.加强做读书笔记
尤其是课外阅读,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无论是提纲、摘录,还是读后感,都积累了作文语言、作文素材和作文素材整合的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把读书笔记积累在一起,再与记日记相结合,建立开放式的作文素材库,促使 学生阅读和作文双丰收。
二、做好综合性学习教学,解决学生积累材料的问题。
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作文的生命,新教材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写作前的准备。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发综合性学习的作文资源:
1、综合性学习为写人叙事渲染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学中要结合综合性学习,引导学习注意体验生活,让学生能在现实中感受生活,要在活动中领悟生活。应结合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生命之美来撼动学生的灵魂,唤起学生生命内在的对美的追求与冲动,用笔抒写人间的真、善、美!
2、综合性学习为写景作文提供了源泉。写景从观察开始,以大自然为活动的场所,在美丽的景色中加深体验,学生写出来的必然是从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开始,感到其“趣”和“易”,有利于字词与形象的结合,有利于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进而在情境中逐步引导学生获取作文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依托综合性学习蕴含的地域“生态文化”,生成优质作文资源。各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特产我们可依托地域的特产文化,指导学生去观察家乡的特产,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富含的地域特产文化和作文连接起来,并在其中得到新的生成。
4、依托综合性的学习中的地域“民俗文化”,生成优质作文资源。浓郁的中国民俗文化情结显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炙手可热的以节日为载体的风俗文化,是综合性学习的宝库,蕴藏着宝贵的作文资源。民俗文化类综合性学习可以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热爱,受到民族人文情感的熏陶,激活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
三、上好作文课。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针对学生不知怎样写的问题,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1、让学生抓住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学生写作文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样写,原因都有它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文的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要使学生立意时独出心裁,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运用这种扩散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文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的内容,从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3、范文引路。根据范文进行模仿训练,在作文教学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于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训练有可取之处,但是,教师就在教读范文之前,做好写作安排,让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引导学生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写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阔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解决,教师以后的作文教学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