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作文教学中写景状物策略谈 王晓静

    小学作文教学中写景状物策略谈
    山东省临沂佳和小学 王晓静
    摘 要:写景状物是小学作文不可缺少的手法,如何更好地写好景物,很多语文教师都做了长期有效的实践与探究,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从如何发现和感知景物、如何调动感官细致入微地观察、感知和描写景物、在移步换景中去观察描写景物等角度进行了教学策略总结。
    关键词:景物描写 细致观察 小学作文
    朱自清的江南之春,梁衡的的金色之夏,老舍的济南冬天,郦道元的三峡四季,都写得脍炙人口,美不胜收。那旖旎的春光,成熟的田野,多姿的冬景,奇异的山水,如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自然是画,自然是文学,自然是哲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赏美之心,感知风景的多姿;用爱美之心,领略风景的魅力;用审美之心,探究风景的神韵,创作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写景佳作。探寻这一篇篇写景佳作成功的秘诀,我们不难发现,要写好一篇写景的文章,关键在于善于观形察色,悟情品理。
    问题一: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声响、气味等方面。比如写花,就要描写花的形状、颜色、香味。
    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方法一: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如何多方面感知?你能以我们已学过的课文《春》为例吗?明确:例:“春花图”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嗅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方法二: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景物的特点
    举例: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尤有傲霜枝。(苏轼)
    问题二:怎样观察描写景物呢?
    一、 充分调动感知器官来观察描写景物。
    观察描写常常用在写景的文章中。充分调动各个器官去感知景物,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效果。例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调动视觉去写“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调动听觉去写“油蛉、蟋蟀、叫天子”,调动触觉去写“光滑的石井栏”,调动味觉去写“有酸有甜的覆盆子”,从而从色彩、形状、味道等不同方面突现这些事物,加深百草园给“我”乃至读者的印象。突出这里确实是“我的乐园”。
    二、要抓住特征细致入微地观察描写景物。
    我们要写出一种景物的特点,做到有重点的同时,还要认真细致地去观察描绘。观察描写时要集中精力,不能东张西望,浮光掠影,要全面。不但要注意观察景物的全过程,而且要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必要时,还要对景物做某些方面的精雕细刻,适当借助对比、比喻、拟人、摹状、摹声、摹色、夸张等修辞手法,把客观景物复杂斑斓的状貌,具体而细致地表现出来。朱自清主张“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初学作文的同学,往往身临其境却不曾留意细心观察描写,因而也不能从人们忽略的地方抓住特征进行不惜笔墨地去渲染刻画,只能在别人写滥的地方,人云亦云地重复着“晴朗的天空”“蔚蓝的大海”之类的套话,这样的观察描写,虽看似具体,却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开头的景物观察描写就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作者从严冬的时令,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萧瑟的原野等等自然景物描绘起,生动地勾勒出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荒凉破败、凄惨不堪的景物,为下文写“我”与闰土相见的故事情节提供了典型环境和活动场所,也衬托出“我”寂寞、沉重、悲凉的心境。确实做到了观察描写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细致具体。就拿树木来说,有的顶天立地,如白杨;有的盘龙卧虎,如倒槐;有的清翠挺拔,如松柏;有的弱不禁风,如垂柳;有的遍身荆棘,如刺槐……不妨走进“花的海洋”看看: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有傲霜斗雪的梅花,有争奇斗艳的芍药,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有饱经风霜的菊花,有艳丽芬芳的玫瑰,有落英缤纷的杏花……真谓各有千秋,独树一帜。所以我们在观察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注意抓住其主要特征,运用笔触进行细致地描绘,让景物富有与众不同的内在美。这样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景物就富有情趣,让人读来惟妙惟肖,心旷神怡,得到美得享受和陶冶。
    三、要在移步换景中去观察描写景物。
    移步换景观察描写,就是动点观察描写,主要体现在一个“动”上,即观察描写者是活动着的,随着观察点的不断变化,被观察的外界事物随之而变化。“移步换景”就恰当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例如同样写《春》,有时学生却这样写:“走出家门••••••,走在大路上••••••,离学校越来越近了••••••走进校门••••••。”这样学生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了一路春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可作为动点观察描写的典范。诗人骑马春游西湖胜景,足迹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西湖东岸——绿荫堤上,遍布大半个西湖,所见景物包括了湖水、低云、早莺、暖树、新燕、春泥、杨柳依依的白沙堤等,真可谓丰富至极。而所有这些都凝聚在短短的八行诗里,“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要有重点的去观察描写景物。
    在我们面前,有山川树木、江河湖海、日月星辰、花鸟虫鱼、时序节令……这就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最好是选你自己感兴趣、感受最深的景物来观察描写,做到重点突出,形象鲜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善于观察。只要是有意义的,都可以去观察,去描写。也就是说,要想把景物写活,不能毫无选择地把可供描写的地方全都细腻、逼真地描绘出来,而必须抓住最能反映描写对象本质特征的地方,倾注全力加以刻画,去掉一切多余的东西,而保留其“特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使被观察描写的景物的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例如朱自清笔下的景物之所以使人读后有特别亲切的感受,好像身临其境一样,关键在于他能准确抓住观察描写对象的特点,有主有次,从中辨出“新异的滋味”,获取“独特的秘密”。《绿》中描写的梅雨瀑,作者抓住其重点之处,从“分外的响声”,从“上面冲下来”,“作急剧的撞击”,水花“飞花碎玉般乱溅着”的直泻而下的气势,以及那飞溅的水花远望像“微雨似的纷纷落着”的多多白梅,近看像“点点随风飘散”的杨花似的姿态,着意点染了梅雨瀑所独具的雄奇与瑰丽。把读者带进一种轻柔而又神秘的艺术境界,体会到一种雄伟壮丽的“滋味”与“秘密”。
    总之,好的写景文章,常常是在观察描写的同时,注入作者浓郁的感情,才能使得文章富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在观察描写时,一定要情景交融,这样,作文时才能笔下生辉,一挥而就。

    点击次数:59  发布日期:2015/5/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