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詹瞻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中学 詹 瞻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初级中学的音乐少不了欣赏课。但是,当前,在大多数农村初级中学,很多老师认为欣赏课是多余的,学生学不到任何知识;在学生的眼中,大部分认为音乐课就是随便唱唱歌而已。师生们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在一般的音乐课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那就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如今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师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学生的共性,但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教师教法呆板,一成不变,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欣赏课,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七年级下册歌曲《太湖美》时,因为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色彩的民歌,我就会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著名风景的图片,与描绘太湖风光诗情画意的歌词和幽雅流畅、委婉曲折的曲调相得益彰了。学生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可以说,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的民族性
    音乐都具有民族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时,也要注意从民族性上对作品进行挖掘。有句话说,没有个性便没有艺术,是的,音乐发展的源泉的民族文化,这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作品中个性的挖掘也要起源于民族文化。比如说《赶圩归来阿哩哩》,此曲子就有很强的民族性特点,其作者是广西歌舞团作曲家黄有异,他曾亲临彝寨体验生活数年,根据彝族曲调创编了这首曲子,其优美欢快,具有民族特点,描述了彝族当今幸福美满的生活,表现了彝族姑娘是美丽的和她们满载而归的高兴场景。在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很容易地欣赏到这些具有民族特点的流行音乐,我经常选择古今中外具有特定意义的作品比较与选择,或者把某一作曲家的作品集中搜集起来,特别是中国的作品是笔者的首选,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了解我国民族特点,通过与国外的作品进行比较,感受到我们伟大的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有民族特征的中国音乐的美,接受中国民族音乐的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沿河自治县是云贵高原上唯一的土家族自治县,沿河土家高腔山歌因原生态特色浓郁,被国家评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土家山歌多次走进民歌央视和星光大道舞台。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土家山歌,如《太阳出来照白岩》《我在乌江山峡等你》《望牛山歌》《栽秧歌》等,与教材中的歌曲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更多的接触本民族的文化,这样效果更好。
    三、联系表演提高学生欣赏音乐能力
    音乐欣赏,并不是坐在那里只听不动。其实,音乐欣赏也可以伴有一定的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有动作或者加一定的表情,并演唱出来,以此来激发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水平。比如说边听边舞、模拟演奏都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常用的方法。边听边舞就是让学生听不同风格或者不同时代的曲子,能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与平时学习的土家摆手舞动作相结合起来,把音乐要表达的情景用运用表现出来。可以表演的作品有《西班牙斗牛舞》《采茶舞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红色娘子军》《天鹅湖》等等很多。另外,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土家山歌,如《乌江船工号子》《苦媳妇》《薅草锣鼓》《郎在高山上》等,这些歌曲都可以在欣赏中用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创作。由于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比较快,逻辑思维逐步展开,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在欣赏课中增加了娱乐性和趣味性,开启了学生的艺术思维,借以扩展艺术视野。
    四、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教学实践
    活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应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活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音乐欣赏主要是要让学生听,从听中获取知识,激起兴趣。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参与、强化、反馈、分析评价,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如让学生自己演唱欣赏过的曲目,或让学生根据欣赏所学知识,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一个爱好音乐的人,若能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并积极参与关于音乐的各种活动,则必定会推动他的求知欲望。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请班上会拉小提琴的学生演奏《梁祝》的爱情主题,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演唱这段优美的主题旋律。通过师生的合作表演及学生尝试性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情感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为后面完整地欣赏作品,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作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一位音乐心理学家说得好:“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价值的,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去上好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点击次数:208  发布日期:2015/5/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