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海 赵铁梅 李艳丽 探讨鲁科版化学1中的SO42-检验方法
探讨鲁科版化学1中的SO42-检验方法
陕西榆林定边县实验中学     蔡宗海
陕西榆林定边县第五中学     赵铁梅
陕西榆林定边县实验中学     李艳丽
摘要: 以鲁科版高中化学1中有关SO42-检验方法为基础,通过分析提出正确的检验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硫酸根离子   检验方法  课程标准   
一、问题提出
《离子反应》属于鲁教版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一节中常见几种离子检验是学生应该掌握并能实际操作的教学目标。《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试验技能。这其中就包括SO42- 的检验,但是鲁教版中关于硫酸根检验的方法阐述存在错误。就这个问题笔者已与主编王磊所长取得了联系,证实了这个错误,但教材修订需要一个过程,在此借助《教师教育研究》这个平台进行说明。
二、理论解释
鲁科版 化学1的46页写道:“例如,当向某种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加稀盐酸时白色沉淀不溶解则可推断该溶液中含有SO42- ”。通过分析就可以说明该方法不正确。假如溶液中含有Ag+、SiO32- 等干扰性离子时,有没有SO42-都会出现相同的现象。离子检验应注意两方面问题:(1)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2)选择合适的反应原理进行检验。检验SO42-的原理是:SO42- +Ba2+=BaSO4↓,再利用BaSO4是唯一一种不溶于强酸的硫酸盐进行判定。该教材所描述的检验方法问题就出在不能有效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如果溶液中没有SO42- 而是含有Ag+,此时加BaCl2溶液后也会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但这种沉淀不是BaSO4而是AgCl,按上述检验方法检验得出溶液中含有SO42-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如果溶液中没有SO42- 而是含有SiO32-,此时加BaCl2溶液后会有白色沉淀BaSiO3生成,加BaSiO3虽然能与稀盐酸反应但白色沉淀不消失,只是由BaSiO3有变成硅酸,这时按上述检验方法检验显然也会得出溶液中含有SO42-的错误结论。
SO42-检验的正确方法应该是:(1)先加入过量盐酸酸化待测溶液,如果有沉淀生成则过滤。(2)向上一步酸化的的待测液或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能证明待测溶液中含有 SO42-。加盐酸酸化能有效排除 Ag+、SiO32-、
CO32-等离子的干扰,而且酸必须选用盐酸,硝酸氧化性太强无法排除SO32-及S2-的干扰。而硫酸本身含有SO42-。BaCl2溶液不能换成Ba(NO3)2溶液,酸性溶液中 NO3-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SO32-、S2-等会产生干扰。
三、结论与建议
鲁教版教材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在于把两步操作的顺序颠倒了,笔者认为应该改成:“例如:向用过量盐酸酸化过的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可推断该溶液中含有SO42- ”。这样改了以后,就SO42-检验方法是说清楚了,却增加了难度,不符合初学者的认知规律,所以笔者建议直接把这个错误的内容删掉,在讲硫元素性质的有关章节中加入正确的SO42- 检验方法。这只是建议,到底怎么改合适,还有待专家的研究。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在一开始的教学中,学生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那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遇到很多困惑。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出教材错误,帮助不知情的同行们在教学上不要出现错误,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