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田永涛: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 贵州省沿河县黑獭乡大溪劲拓小学 田永涛

    小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对于推进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二、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三、注重课前的准备
    要上好作文课,需要这样的基础条件:首先,学生具有爱学作文的兴趣,老师具有爱教作文的德行。其次,学生具有相对的语文基础知识,老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艺、智慧和广博的知识。三,作文课有整体规划,训练成系统,当堂有知识点,而且持之以恒。就一堂作文课本身来说,课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学生生活为中心,摄取鲜活的写作素材。小学生的生活一般可分为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课余生活、信息生活、感情生活五个部分。课前关于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坚持学生容易做到原则。即:容易看到、查到、问到、访到、想到、记到。
    2、以学生情趣为主线,容易激趣乐学。课前准备,多是个体学习过程,应关注到学生的情趣。他不感兴趣,准备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就会影响课上展开、写作过程和训练目标。
    3、以学生能力为目标,容易独立达到。课前准备,不仅仅是为了给作文课提供探究合作的宝藏,给习作提供素材,提高搜集写作材料的能力,同时训练培养的还有学生为达成一种目的,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与人与物沟通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在独立中思考,在容易达到中自信,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课前准备就会越做越好,越做就会越有创意。比如,写《家乡的春节》,课前就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到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以新为佳,他们会很愿意独步天下的。因为喜新、好奇心、探寻、争胜是他们的天性。
    四、注重活动开展
    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作文内容渗透在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可以在春季组织学生放风筝的比赛,提出明确要求:每2人一组,风筝必须是自己做的,给一周的准备时间,下周比赛。比赛结束后,利用习作课引导学生回忆本次放风筝比赛的全过程(引导过程参考如下):
    一是你选择了和谁一组,为什么?二是在制作前你们都准备了哪些材料?三是你们是怎样制作的?四是比赛时的风筝经过试飞吗?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修改的?五是参加比赛时,你们的心情如何?比赛的结果怎么样?六是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收获吗?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学生回忆本次放风筝比赛的全过程,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听,很快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第二天,学生上交的作文再也让你感觉不到单调、枯燥了。
    所以,针对农村的孩子知识面窄、信息量小,要让学生写出丰富内容的作文,教师要善于动脑,结合农村孩子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五、注重作文课堂展开与生成
    校内作文课的主要特点是班级授课制,时间一般是80分钟,均不能逾越。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训练技能,获取成果,点式设计与操作是对作文课的必然要求。点与点的逻辑链接,是提高作文课堂效益,保证学生对写作知识认知,写作技能掌握、娴熟运用的关键环节。综合训练与应用,乃至创作是检验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注重写作流程
    回顾笔者的20多年的作文教学经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作文教学的一般写作流程,我把它分为五个环节,可以借此机会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
    一是前奏—创设情境,激活情感。通过语言、音乐、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分享体验的愿望。二是 序曲—亲历体验,演绎生活。在课堂上“演绎”一个预设的、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激情参与,展示过程让其观察,然后再行写作的方法,行之有效。主曲—互动交流,描绘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中看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内容以及由此萌发的情感,有条理地与同伴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累积材料,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体验,同时认真倾听,取长补短。四是高潮—下笔成文,内化体验。在交流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而且头脑里也该有一个大致的“雏形”,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一个人在属于自己的思想空间里摸索探究冲撞,把获得的体验感悟溶化在笔下。五是尾声—评改交流,体验发表。在评议中,倡导一种善于发现“闪光点”的氛围,让学生浸润在被肯定、被学习的情感体验中,写作的热情更高,体验更深。在实际教学的应用操作中,上面的流程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变换。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点击次数:154  发布日期:2015/3/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