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林佳云:让学生充分体味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让学生充分体味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 吉林省长岭县第一小学 林佳云
    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体验的激情,拓展学生接受的最大空间。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本应该是最有趣味的课程,如今却变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不少学生面对清新动人、含蓄隽永的文学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囵吞枣,无动于衷;或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即使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才略有体会,但仍难以言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点入手,在运用和处理教材时,抓住教材的自身特点,并有所侧重,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有自己的看法,对教师的安排接受程度也不同,甚至还有比较多的逆反心理。教师要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信任教师,才能更愿意接近教师,和教师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放在心中,给予每一个学生无私的爱。比如平常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状况,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关心和帮助;与学生谈话心平气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盛气凌人;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真诚恳切;给学生自由,让他们成为课堂中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展示风采的机会。
    一、体味美感,陶冶学生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描写祖国山河怡人景色的。有秀丽多姿的江南美景,有富饶迷人的鱼米之乡,在雄伟壮观的山川古迹,有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作品既有语言美的特点,又是“景美”与“情美”的统一。像《小竹排在画中游》《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教师在教学此类文章时,除了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及读书方法外,还要重点从美育入手,让学生首先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到作品所描写的情境美。
    二、训练实践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题材都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些课文内容都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如《乌鸦喝水》《称象》《回声》《捞铁牛》等,此类文章的教学,教师应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充满情趣味的实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教学《称象》时,让学生把船的模型放在水中,“船”上先后放两个同样的物体,看“船身”下沉多少。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科学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能在动手操作中达到训练的目的,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以点带面,巧抓字词解全篇
    一篇好文章就像一幅好画,除了具备优美的画面、协调的色调外,还要有点睛之笔。教学中巧抓一些关键的字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情感,突破重点,难点都极为重点,起到以点带全篇的作用。
    如《穷人》一文中,巧抓一个“熬”字(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既写出了渔夫一家日后生活的难辛,日子的难过,又展现了渔夫和桑娜善良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只有穷人才关心穷的人深刻主题。《古井》一文中的三个“总”字(老人的缸总是满满的;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三个“总”字展现了乡亲们帮助别人,不计报酬的无私举动,展示了乡亲们那高尚纯洁的美好心灵。《鸟的天堂》一文,初次去,作者感觉是一标明茂盛的大榕树,再次去作者感觉到的的确是鸟的天堂。一个“鸟的天堂”,细细体味,使作者两次所见景观大不相同的原因昭然若揭。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字词,会使一些复杂问题迎刃而解。
    四、读写结合,培养写作能力
    训练是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最佳途径。在阅读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渗透写作方法的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又一个关键。“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结合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呢?
    第一、导练得当,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训练的质量。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弄清作者通过写潮来前后的形状和变化,声音变化以及观潮人的反应,多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在讲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写作的方法,半立即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去写《观球赛》《观花展》等又如,可以以写为主,以仿为辅,逐步变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三味书屋》之后,让学生仿写《我们的教室》;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仿写《我爱故乡的苹果树》等,这样,把抽象的写作理论通过具体的课文阅读教给学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二,续,扩,缩,促进学生从学习到创造的转变,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作文的体裁,作者的思路,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自然而然的续写,扩写下去,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缩写,是对较长篇幅的课文进行概括,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剪裁能力。如续写《狼和小羊》,缩写《小英雄雨来》等,都是读写结合较好的例子,在续写,扩写,缩写的过程中,不但检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而且加进了学生自己的认识理解,想象,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下了基础。
    从多点入手,让学生体会到学生的乐趣,感悟文章内容,提升思想内涵,直可谓学习语文的可取手段!

    点击次数:98  发布日期:2015/3/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