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金萍仙:让激情扮靓语文课堂

    让激情扮靓语文课堂
    ◎ 云南易门方屯中学 金萍仙

    [内容摘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对学生的感染力不可估量,作为语文教师,运用科学巧妙的教学机智,通过言语、朗读、体态、活动、“下水”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探讨,使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关键词]语文教学 调动激情 主动性 课堂效率
    激情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自然流露,是上课时的满腔热情,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激情来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来自于对工作的投入与热爱,作为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科学巧妙的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激情来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言语激情
    一个好老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发掘祖国语言艺术的魅力。因为艺术性的语言不但可以点拨思维,启迪智慧,起到水到渠成之功效,还可以调动情绪,激起波澜,达到一呼百应之灵妙,也可以诙谐气氛,感染个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课堂上,教师生动娴熟、极富情感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学生集中精力、活跃思维的催化剂,是激情的直接表达。教师的语言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声情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专题•广告多棱镜》时,可设计“广告点评台,看看谁厉害”“广告创作室,相信你最棒”等过渡语,巧妙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特点,激起他们的学习、创作热情。
    二、朗读激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是对同学们进行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说普通话训练的语文活动。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是一种智慧的引领,能把学生自然诱进情感的空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若能把读贯穿于教学过程,运用“静心默读、动情诵读、激情引读”等方法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悟,将会受到较好的效果。教师的范读是教师用真心与文本、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及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读中悟出文本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激情可以浸润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种,让学生的感情也得到升华。
    三、体态激情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用来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辅助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打开学生心扉,体态语言的运用非常重要。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蹙眉......会让学生得到某种暗示,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或知识答语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调整。
    课堂上,教师若能做到面带微笑、亲切大方、仪表端庄、并能通过手势、体态和神态感染学生,做到举止潇洒、体态自然、表情灿烂、学生便能积极回应,形成良好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到精彩之处,教师可以挥动手臂;在学生发表意见时,听到精彩的答语,可以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或带头鼓掌。通过运用这些肢体语言,增强了说话的感染力、生动了教学的内容、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虽然不是在指导学生读书,但他充满激情的表现给学生做了示范,以致学生“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四、活动激情
    中小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争强好胜,表现欲极强,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引入比赛、游戏、辩论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 , 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组学习,小组竞赛的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造就了学生竞争意识,在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了学生的快乐享受。
    五、“下水”激情
    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会写出一手好文章来的。”并解释:“教师‘下水’方能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 其实,不仅作文需要“下水”,语文教学中好多涉及写的环节,都需要教师的“下水”创作。
    教师下水创作,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创作的思路,撩拨学生创作的热情,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境界。教师“下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学生同甘共苦,这样还可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树立教师威信。古人云:“信其师而听其道”,这样对增强教学效果将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激情能使语文课堂活力四射,激情能使语文课堂魅力无限。只有充满激情的教师,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才会精彩而有效。作为教师,只要进入教室,走上讲坛,就应该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的情境中,把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外化为热情洋溢的语言、表情、动作,用自身的激情激发、感染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愉悦高效的情感互动、心灵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中去认知,去感悟,去探索。

    点击次数:132  发布日期:2015/3/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