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高举强:浅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如何优化学生学习策略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如何优化学生学习策略
    ◎ 贵州省沿河民族中学 高举强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理念和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接受学习”为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转变师生角色,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立足课堂,深入研讨,寻求有效教学策略,实践于课堂。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对学习策略的理解
    在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学习策略的界定始终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本文所指的学习策略,就是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具体的说是指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学科时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在完成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它是学生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包含了学习领域中的认知方式。
    按照学生学习的形式以及学习时学习者的主动性程度,可将学习策略划分为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探究式、研究性式)。按组织形式而言,可将学习策略划分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按学习的范围可将学习策略划分为课堂学习方式和课外学习方式。
    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探究学习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主张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开展如实验、操作、调查等研究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和态度的改变与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和有效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他人的移情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别人的积极感情,从而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倡导研究性学习
    在学科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指一种学习方式,其终极目标是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特别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学习往往是采用学生自愿组合形成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通常有下列环节构成: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展示研究成果阶段。如学习《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们自愿组合形成小组,对本校同学进行调查,了解同学们的消费情况,以小组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调查报告和意见,并且要求每个小组选出负责的组长,每个小组的同学之间要有分工,共同合作来完成调查报告。最后,要求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调查报告。这种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特征,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多让学生主动思考
    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学习中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才会去积极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在教学中一切都围绕着教师转,就容易有意无意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教学失去活力。为此,教师要注意在设计每一节课时,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小资料”、“语录”等,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如《经济生活》“揭开货币神秘面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表演小品《一叶障目新编》,然后设疑(1)为什么小品中俊媳妇能轻巧地拿走香粉,书呆子丈夫被痛打一顿?(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是否是最重要的?接着组织学生思考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使学生的课堂讨论容易更有深度,更有实效。课堂讨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批判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四、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选择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例如频繁的考试,以及考试以后对学生的考试分数的过分强调,往往会促使学生为了考试而急功近利的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愿意或无暇顾及知识的内在结构、内在意义。所以应当改变传统的注重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的评价方式,把评价作为一种基于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手段。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这些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尤其不能只用学业的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为此我们应该采用下面的评价策略:在评价的方法技术上,把定量的分析与定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在评价的主体上,应当是校内、校外结合,并由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既注重结果又重过程的多元评价网;在评价的内容方面,既应当有认知学习方面的评价又有学生的态度、情感方面的评价,并且要注重评价的情境性、真实性。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除了卷面成绩以外,还可以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等评价形式。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自身发展。
    教会学生学习的学习策略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课题,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学习策略研究正成为学习策略应用研究的热点。思想政治课学习策略性知识是构成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关键。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明白学习策略的内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点击次数:194  发布日期:2015/3/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