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震华:谈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谈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 四川省资中县双龙职业中学 钟震华
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着一条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思路,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师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两个重要因素。但目前,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怪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这就给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
一、什么是有效性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佷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他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为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二、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应对策略
有效性教学的实践操作众说纷纭,但必须承认的是,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实践上。所以我认为应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主要立足点。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尝试:
1、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师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老师首先要刻苦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 上好一堂语文课,需要从吃透教材、精心设计、灵活操作、突出重点、追求实效等几方面着手。其中,吃透教材是前提,是根基。根深则叶茂。然后根据新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果老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那么他的教学目标就会不明,他的教学重点、难点也不会详细,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素养。教师在对文本吃透的基础上,就可以撰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了。这样写出来的教学目标才能具体,有实质性的内容,才不会出现大而空情况,这样的教学目标也能体现不同文本之间的细小差别、目的要求。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才是最有效的。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有时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取舍。因为所谓“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勇于放弃。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当目标明确了,重点突出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2、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我们要尽量避免那种学生与文本只打了个照面,就开始进行直奔重点的阅读,就开始“超越文本”,作“拓展性的阅读”,甚至脱离文本进行“空中楼阁”式的对话。
3、创设情境唤起生活体验;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思维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阅读教学中语文课本是学生最主要的阅读素材,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为学生尽量提供良好的阅读情境,启发其思维想象。如教读诗歌散文,我会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小说戏剧,我会为之介绍写作背景缘由等帮助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也会使课堂变得更为生动而丰富。多媒体引进课堂,有其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等特点。将文字信息在简便操作中转化为图像信息,变抽象思维为直观思维,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因此,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 的效果,进而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4、设计有效的课堂作业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怎样,老师教的怎样,到底效果如何,要通过课堂作业来检验。作业布置要具体、实在、适量。课堂作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来完成,作业时间太多,会让作业的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生担心认真完成作业会占用自己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必然会马马虎虎地提速,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养成一种做事浮燥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踏实、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另外,作业设计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基础,个别差异。可适当布置一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作业。这样让优等生吃好,让中等生吃饱,让学困生能够吃了。日久天长,学生逐渐找到自信,找到自我,会在不断的作业升档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自信的源泉。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远不止上面提到的策略。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如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自己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文本,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就会极大的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只要我们每节课都关注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了,教学自然会得心应手。备课时经常问问自己:这样教可行吗?这样教有效吗?学生喜欢这样教吗?学生喜欢这样学吗?学生喜欢这样听吗?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老师也成长了自己,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师生均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钟启泉 张华 2001.08
作者单位:江都市嘶马中学 作者姓名:许善成
邮政编码:225217 联系电话:15862884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