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彩敏:素质教育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素质教育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 贵州省黔西县中心幼儿园 邓彩敏
21世纪需要培养自立、创新的人才。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幼儿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在家里,幼儿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幼儿“超负荷”的包揽;在幼儿园里,老师少安排劳动活动,使得幼儿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对此深有体会,为什么每年新入园的幼儿是越来越可爱、聪明,可是在生活能力方面却是越来越降低。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一、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幼儿园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由此,我国便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首先从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入手。通过让幼儿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幼儿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在自然角里放上劳动时用的工具、材料……这样,利用周围环境激发幼儿脑海里的劳动意识。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幼儿参观,结合季节特点,让幼儿了解种小区公园环境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劳动成果,从而意识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而游戏就是幼儿在玩中受教育的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如:在“娃娃家”这一角色游戏中,通过幼儿到娃娃家作客,需要小主人为好朋友们准备许多的东西,然后很快乐的玩上一天。让幼儿在快乐中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也可以利用手工。如师生一起做蛋糕、制作水果色拉、学做小厨师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劳动的培养,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三、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一些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平常的勤劳、卫生习惯,给孩子们做出了榜样。所以,孩子做的许多事情都和老师的做法相似。孩子就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因此,作为老师更应该把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讲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懂得应该怎么做。比如说:在孩子洗手时,老师应告诉幼儿要怎样洗手,洗完后用手巾擦干。除此之外还有叠被子、穿鞋子、整理床铺、穿脱衣服等,老师都应该细心的通过各种活动进行随机教育。
通过在活动时,到植物角里,让幼儿观察我们种植的花、草、树、木。然后教师可以给幼儿选择一些种子,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让幼儿亲自种植,并不断的浇水、施肥,参加劳动的全过程。过好长一段时间后带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有了什么变化。让他们体会到付出了劳动代价,换来了劳动果实。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在饲养角里,可以喂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让孩子观察这些动物吃什么,怎样喂养。孩子们就会在家里给小动物带来一些小动物喜欢吃的东西,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同情心。通过在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体力,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
四、加强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幼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爱的家庭环境也不同,有的家长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但有不少家长过分里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致使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却比较差。所以,搞好家园配合工作,请家长配合教育幼儿爱劳动,并主动指导家长让幼儿在家庭中积极参与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情操,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后我园还需进一步把这项内容深化,为培养新时代自理能力很强的幼儿付出最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