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雁: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亟待提高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亟待提高
◎ 安徽省滁州实验中学 肖雁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其目的是调查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通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部分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维持方法等有较好的认识,但是还存在部分教师对概念和影响因素的不理解,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有较大分析,因此,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亟待提高。
关键词:
引言
随着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关注,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主体—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搞清楚学生心理健康概念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主要以学生在校行为凭自己的感性经验下结论,而不是根据已有知识以及已有的心理健康标准进行判断。
问题研究与分析
本文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xx市中小学教师为对象,随机抽取10所中学和10所小学,每所学校随机抽取20-50名教师进行测试.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26份,其中中学部分是198份,小学部分是228份,回收率为85.2%,此次问卷调查有效。此次问卷调查并未区分教师性别、教师民族以及学校所在区域,但针对教师的教龄进行了统计,其中1-5年教龄的有89人,6-10年教龄的有128人,10-15年教龄的有107人,16年教龄以上的有102人。
1)对心理健康概念理解调查
针对心理健康概念制作了一套含有30题的试卷,分别发放给500名教师,根据回收的试卷,对试卷进行分类统计,分别对中学教师、小学教师、1-5年教龄、6-10年教龄、10-15年教龄、16年教龄以上这几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心理健康概念理解调查分析结果
调查分类 参加人数 人均答题总数 人均答题正确数 人均知晓率%
中学 198 30 28.6 95.33%
小学 228 30 28.54 95.13%
学校调查合计 426 30 28.57 95.23%
1-5年教龄 89 30 27.8 92.67%
6-10年教龄 128 30 28.4 94.67%
10-15年教龄 107 30 28.7 95.67%
16年教龄以上 102 30 28.3 94.33%
教龄调查合计 426 30 28.3 94.33%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无论中学还是小学教师,无论教师的教龄长短,他们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都是比较透彻,人均知晓率最低的也在94.33%,通过对学校的调查结果是人均答题正确数为28.57,人均知晓率为95.23%,通过教龄的调查结果是人均答题正确数是28.3,人均知晓率是94.33%。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概念知识还是比较普及的。他们不仅关心自身的心理健康,还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科学渗透,把心理健康历年贯穿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到首位。
2)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调查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其中环境因素有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依据,环境因素是条件。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作用的影响因素,这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情况。本小节将对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做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当下中小学教师对这些因素的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改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下表2为对X市其他中小学进行访谈后,确定的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表,主要是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进行细分,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表
序号 影响方面 具体影响因素
1 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
孕期卫生
生理疾病和外伤、毒品等因素
内分泌异常
2 心理因素 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
心理矛盾与冲突
压力与应激
心理挫折
3 家庭因素 家庭解体
家庭不和
亲子关系紧张
错误示范
4 学校因素 负担过重,压力过大
教师错误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不良的师生关系
班集体中不良环境与风气的影响
5 社会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
大众传媒与社会风气
社区环境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把上表的影响因素作为对照标准,对样本中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问卷问题是:“1、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哪几个方面?2、请具体介绍一下各个方面因素?”,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调查。最终进行汇总分析,把统计结果分为“答出5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答出5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答出4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答出4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答出3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答出3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答出2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答出2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答出1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答出1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完全不知道”这几种情况。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
序号 情况 中学 小学 合计
1 答出5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 0.70% 0.20% 0.90%
2 答出5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 1.75% 1.20% 2.95%
3 答出4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 2.90% 3.15% 6.05%
4 答出4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 3.70% 3.45% 7.15%
5 答出3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 9.13% 8.17% 17.30%
6 答出3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 16.65% 15.69% 32.34%
7 答出2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 5.11% 6.32% 11.43%
8 答出2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 8.17% 9.47% 17.64%
9 答出1个因素并能详细介绍 1.50% 2.05% 3.55%
10 答出1个因素但不能详细介绍 0.40% 0.31% 0.71%
11 完全不知道 0 0 0
通过上表可知,所有人都能够给出至少一个影响因素,但是能够给出5个因素的人仅有3.85%,同时又能够详细介绍的却仅有0.9%,这个数字少的可怜,能够给出4个因素的站13.2%,但是能够详细介绍的却只有6.05%,大部分人都可以给出3个因素,这占49.64%,但这部分人群中能够详细介绍的也仅有17.3%,能给出1-2个因素的占33.32%,综上可知只能给出3个以下影响因素的站82.96%,这表明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了解还存在很大问题,应该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认识,让他们随时了解学生所处环境,意识到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3)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识的调查
关于中小学教师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X市的30多所中小学,随机抽取了将近300名教师进行访谈,要求他们对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学生特征加以描述,最终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类,总结出12条用于判别心理健康的词句。将这12条词句形成问卷,请本文所取样本中的老师对其进行判别心理健康重要性的等级评定,这里我们把等级分为6个,具体是“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不清楚”,接下来进行问卷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识情况调查表
序号 标准 非常重要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不清楚
1 理解自己并自信 5.20% 2.10% 60.60% 8.70% 23.40%
2 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 58.20% 22.30% 16.30% 3.20% 0
3 求知欲强 1.20% 11.30% 40% 9.50% 38%
4 少有逆反心理 12.60% 23.37% 45.60% 18.43% 0
5 言行一致 9.75% 13.73% 73.82% 2.70% 0
6 综合能力强 66.40% 7.30% 26.30% 0 0
7 遵守纪律 3.50% 9.07% 60% 27.43% 0
8 与他人相处融洽 70.20% 10.30% 11.30% 1.70% 6.50%
9 智力正常 80.80% 15.40% 1.30% 2.50% 0
10 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8.21% 11.03% 64.78% 15.98% 0
11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7.90% 20.15% 54.30% 17.65% 0
12 人格完整和谐 83.60% 9.40% 7% 0 0
通过上表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是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综合能力强、与他人相处融洽、智力正常和人格完整和谐这5个方面,而其他的因素对于判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性不大,这些结果就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师对判断标准认识不清楚、不全面,很多都是从主观进行判断,或者是判断心理健康问题还停留在对心理素质问题的理解层次。
4)对新时期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 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 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 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 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又如,有人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1 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 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 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 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小结
通过对上面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形式还是相当严峻的,虽然教师对与心理健康问题的概念和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体系,教师不是有意思地从人的心理的各个维度严格去区分心理健康和不健康问题,而是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来判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以学习行为、品德和心理特征这三个维度作为判断心理健康度的标准,同时还把一些道德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的标准想混同,样不科学、不合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见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还是亟待提高的。
参考文献
[1]谬全明.渝东南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认识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4).
[2]司秀玲.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研究[J].理论研究,2012.
[3]吕超.浅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J].教育理论研究,2010年4月.
[4]马丽.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较快教育应有个清楚的认识[J].宁夏教育,2005(1).
[5]申继亮.中学教师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内隐认识[J].教育心理研究,2001(3).
[6]申继亮.中学教师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21):56-59.
[7]陈京山.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1,7.
[8]黄秋香.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调查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