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康:怎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
怎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
◎ 四川省冕宁县沙坝玉马山小学 王宗康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为了调动各学段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以下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体验中主动识字
我们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熟悉的或不太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置身于这些生活情境之中,去亲自体验感受,产生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就会缩短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与热情。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就能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学生也就容易体验到学习过程中愉悦快乐。
比如一年级语文《在家里》一文中,要学习的生字比较多,而且不再是象形字,如何呈现这些新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很快记住这些生字词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于是,我引着学生一起回想家里摆放的家具,学生说一样,我相机出示一种图片。最后形成一个温馨的家,学生兴趣高涨,指指点点着这些家具,兴奋地与同桌交流,自己家有这个还有这个。然后,我将生词一个个的飞上屏幕,让学生试着认,有的学生说我认识“沙发”,因为我家的沙发上有这个词,妈 妈教过我的。也有的说我认识“闹钟”,它天天叫我起床。在学生交流后,我再一一将这些新词回到了相应的家具下面,加深了认同感与归属感,学生看到熟悉的场景,学起字来,有较浓的兴趣,觉得很有成就感。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情绪高昂,声音响亮,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生字的音形义,学会了运用。
二、创设故事情境,在故事体验中积极识字
让学生学会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既能培养他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识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字,感受汉字的魅力,所以故事识字法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学生喜闻乐见。请看一年级下册《春笋》中“块”字的故事:“块”和“快”是双胞胎,块,喜欢躺在地上,就叫土块。快,每天都很开心,就叫快乐吧!再如,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中“喝”字的故事:“喝”和“渴”是一对好朋友。“渴”愁眉苦脸地说:“我今天还是很渴,有那么多水就是喝不着,不如把你的口借给我吧!”“喝”很为难:“要是借给了你,我就没嘴了,妈 妈会不认识我的。”在编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完全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区别是“渴”带着水(氵),“喝”带着嘴(口)。再如,“乌”跟哪个字长得有点像?学生说“鸟”。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这两个字?学生总结:因为小乌鸦长得黑黑的,连眼睛都看不见了,所以没有一点。
三、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体验中快乐识字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谜识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例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复习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再如:猜谜识字法,它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猜谜分为字谜和哑谜两种。一是字谜。编字谜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特点,然后编成谜面。谜面可以由老师出也可以由学生出。比如生字“攀”编的字谜──“木对木,×对×,大字下面用手拉。”这么复杂的字,一个字谜就帮助学生认清了字形。二是哑谜。“吃”是一年级上册《ao ou iu》一课中的生字,在教这个字时,我故作神秘地说:“看老师的动作猜一个字,比一比谁看得认真,猜得正确!”教师用嘴略带夸张地做出“吃”的动作。学生纷纷举手,“是‘吃’!”“猜得对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我看到老师在用嘴巴吃东西!”“真聪明,请你也来吃一吃!”“吃这个动作可真有意思,现在你知道吃为什么是口字旁了吗?”猜哑谜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效果很好。
四、创设体态情境,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在学习动词的教学中,大都可以通过体态表演获得直观体验。比如会意字“看”的学习。老师手放在额头上模仿孙悟空的样子左顾右盼,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含义,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在看,解释手放在眼睛上方可以表示看,由动作引出生字“看”。再如“喝”和“渴”的学习,先让学生做 “喝水”和“口渴”的动作,明白“喝”与“口”的关系、“渴”与水有关系。
五、通过对比看图,意义识字
比如,“棵”和“颗”一直是学生搞不清的两个字。“颗”是一年级下册《比多少》一课中的生字,我让学生观察图片,数数图上分别有几颗星星,几颗黄豆,几颗爱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用“颗”。“棵”是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中的生字。我让学生观察图片,弄清“棵”大多与树木有关。
六、找反义词,对比识字
每个汉字都有文化意蕴,巧妙运用反义词识字法,可以帮助学生弄清字义,还可以提高识字效率。在《比一比》教学中,通过课件区别东西的形体、数量,进而认识汉字“大、小”“多、少”,由表象而建构字形模型。这种方法在中高学段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良法。”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创造多种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识字,激发识字积极性,提高识字能力,达到较好的识字效果,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