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霞:“破窗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破窗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 丁红霞
“破窗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出来的。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这个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如果推而广之,就是要将一些不良现象和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错过最佳的“扼杀”时机。
根据“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疑地抛垃圾,丝毫不觉羞愧。将“破窗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狠抓环境卫生和班级物品的摆放整齐。地板上有没有垃圾,课桌摆放是否整齐划一,间隔距离是否合理一致,墙上有没有乱贴乱画,窗户是否干净,窗台是否没有杂物,墙壁上的标语贴得是否整齐划一,内容是否贴切,讲台上有没有杂物,是否干净没有粉笔灰尘,讲台下面的空间有没有杂物,还有就是课室里的清洁工具摆放是否整齐,课室里是否有堆放着杂物的多余课桌凳。总而言之,要让人一走进课室就感觉到舒服。曾经有一个班级,门口有张破了的凳子,一进门就看见了,而且有点挡路。可是,放了一个星期,一直没有人把它搬走,这个班的讲台也是乱七八糟的堆放着废纸,报纸,几何尺子,粉笔,破布,厚厚的粉笔灰让上课老师都没有地方放教材。这个课室,一进去就让人觉得不爽。这个班的班风和学风也真就是没有同类班级的好,不思进取的,上课趴台,讲话,玩手机的同学很多,成绩自然就上不去。
所以,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第一步就是要抓环境卫生和班级的整洁。地板一定要扫干净没有垃圾,各人“生产”的垃圾各人带走,每个同学负责自己课桌周围的卫生。清除掉课室里所有的杂物,大胆的抛弃多余的东西。讲台只能摆放粉笔和一条抹布,一把尺子,讲台有专门的同学负责清理和打扫。劳动委员每天都要检查一次清洁工具是否摆放整齐。窗台一律不准放任何个人的杂物,不准贴任何的东西。教室里课桌的摆放必须整齐划一,过道要适当的宽些方便通行,桌面不能摆放太多的书和杂物。总之,让把课室布置得让人觉得整洁和舒服。我发现,很多班风良好的班级都是环境卫生比较好的。若想班级的学生品德纯良,先从班级的环境开始,若想班级的学习成绩好,也必须搞好班级的环境卫生。这就是运用环境给人的强烈暗示性和诱导性来开展班主任工作。
“破窗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运用到班级的班风和纪律的建设上。既然“破窗”是因为打破了一扇窗户而导致破坏的接二连三发生,那么,如果将一个班级当作是一间房子的话,不良行为的出现就好像是打破了其中的一扇窗。为了避免出现“破窗效应”,要第一时间修补“破窗”,即第一时间将不良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让它蔓延开了,再来处理就会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比如,迟到现象,从第一个迟到的同学抓起,自习讲话的,从讲话最厉害的同学抓起,玩手机的,从发现的第一个同学抓起。总之,对于违反纪律的事情,第一个就要严抓,罚一禁百,否则,处理第二宗的时候就难以服众,而等不良现象泛滥时就很难收拾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班主任工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严格要求,严抓常规,辛苦一个月,就可以相对轻松的进行接下来的班级管理。
但是,在修补“破窗”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不要让学生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些班主任一看到学生迟到了,自习说话了,上课玩手机了,谈恋爱了,就怒不可遏,当众对犯错的学生劈头盖脸一顿狠批,这种做法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会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班主任说得再有道理,也不可能真正听进去。反而会让挨批的学生觉得“你这样说我,那我就这样的啦”,从而彻底成为“坏学生”。所以,防微杜渐的方法应该是和风细雨的跟学生沟通交流,要相信他并不是故意的违反纪律,也不是故意跟班级作对。引导他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心悦诚服的改正错误。这样,“破窗”才能算是修补好了。有些时候,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把裂缝扩大成“破窗”。本来,有些学生的犯错源于无心,但是班主任把它当做是“惯犯”来抓,就会把裂缝捅成了破窗。所以,对学生犯的错,要心平气和,宽容大度的去处理。比如:我以前带的班有个男生被老师发现跟同班的女生拍拖,影响很坏。我分析了一下这个男生的情况,他是个很聪明的男生,理科的成绩很好,文科却很差,比较爱玩手机,有点懒散,但是人很讲义气,也能听道理。于是,我用了整整二节课时间跟他谈话,先不说他拍拖的事情,而是从他的成绩和将来想考的大学,想从事的职业聊起,慢慢的引到当前的学习存在的问题。他也很聪明,聊到成绩为什么上不起,有什么分心的事情时,他主动地跟我说,他跟一个女生走得比较近,但是并未有什么违纪的举止。并且主动承诺会跟那个女孩保持距离。此后,再也没有发现该男生跟女生亲密在一起的行为。男生分到了理科班,理科的优势发挥出来,成绩很快就上来了。跟学生做思想工作其实是很考班主任的耐性和智慧的,大呼小叫地批评很容易,但是软声细语的跟学生沟通需要花很多的时间。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敏感自尊,一言不合就有可能跟老师玩对抗。老师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把裂痕捅成破窗。打破的窗户需要我们用爱心和耐心去修补,否则结果会更糟糕。
经常听有老师说起,班里的某某某纪律散漫,几乎没有办法管教,或者是某某某不够聪明,屡教不会,丧失继续教的信心与勇气。这时老师们多会恨恨地说,不教也罢!事实上,这是在打碎一扇窗子的“玻璃”啊。也许你放弃的只是一个孩子,不过不久你将发现,自己对大多数的孩子失去了教育的热望了。这也是破窗效应的表现。除此以外还应该想到,这孩子也许只是调皮捣蛋,仅是不够聪敏。可他在别的方面应该具有叫人欣赏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抓住他的这扇“破碎”的窗户不放?寻觅一下他身上闪光的地方,弥补他破的“窗户”,关爱每个学生,不轻言放弃任何学生。那样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可造就之才了。
“破窗理论”也可以运用在学风建设上。“破窗效应”运用在班风的建设上是打击不良现象,扼杀不良行为的萌芽。而运用在学风建设上,可以反其道而行,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第一时间在班上树立起勤奋好学,敢于质疑,准时交作业的良好形象,要大力表扬这些方面做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指明一个求学向上的正确方向。让这样的“窗口”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也给全班同学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第一次交作业,我一般都会表扬书写工整,格式正确的优秀作业,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甚至张贴出来让全班同学模仿。这样,接下来的作业,全班同学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对于毕业班的班级管理来说,“破窗理论”同样适用。一定要在大型考试之后关注学生的心态,不要让个别学生的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或者是骄傲轻敌的思想成为班级备考思想的“破窗”,及时摸清学生思想动向,树立正确的备考意识。比如:广州一模考试之后,我们班的班长考得不好,他很是沮丧,甚至有些丧失信心不想努力的倾向。当时,全班大部分同学考得也不太理想。如果放任这样的思绪泛滥,那就是真正的灾难了。于是,我先做班长的思想工作,让他重拾信心,然后让他主持了一次“直面挫折,重树信心”的班会,让全班同学参与进来,迅速的扭转了班里低迷的士气,最后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毕业班的管理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不要让学生不良心理的裂痕扩大成“破窗”。
“破窗理论”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的暗示作用,还有就是关注细节的防微杜渐,还是一种榜样的引导作用。这个理论也经常运用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如果巧妙运用这个心理理论,也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