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罗诚:浅谈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 四川省冕宁县回龙中学校 罗诚
    随着贫困、落后地区“两基”攻坚任务的完成及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地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但长期以来,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随之产生或仍旧存在着制约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严峻现实问题。其中,“教学质量偏低、学困生面过大”是一个让教育者感到头痛、揪心的突出问题。怎样转化数学学困生,谈几点体会。
    一、指导家庭教育,更新家长教育理念
    提倡教师家访、家长回访、电话问候等交流方式,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对学生品行等方面的要求,家校双方就教育学生达成共识,并及时弥补家长有关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良好发展。
    二、注重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结合大量教学实例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师生情感缺失和学习情商偏差(包括情绪、兴趣、意识倾向等),对学困生来说影响深远。我们在情感领域培养和开发的不足是形成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力求善于运用情感原理。首先要尊重、关爱学困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喜爱、了解并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与同学的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学伴之间的心理距离,激起他们敢问、想问、好问的学习意识,进而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逐步树立“我能学”的自信心,增强“我要学”的能动性。随着学困生良好的反馈表现后,教师应该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增进师生情感,逐渐让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终达到消除其学习过程中情感心理障碍。这是学困生发生转变的良好开端,也是消除学习过程中产生学困生的核心问题。
    三、抓概念、基础的教学,引导学困生入门
    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普遍对概念和基础知识都掌握得差或学得死板,更不能用这些知识去处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对概念要做到:会口述、会判断、会举例、会运用。对难懂的概念、容易出错的运算,老师要多加解释,并且为学生示范“几回”,再让学生完成,并逐一检查完成的情况。但要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七年级数学中有理数运算法则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初中数学基础的基础,老师必须要让学困生从掌握这些知识开始,就是到了高年级也首先要从这里补起。有一条行之有效的“蛮干”方法:反复训练。找少数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困生一遍又一遍的做,这样才能克服自己的毛病,理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增强解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困生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
    四、用易懂内容,发展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要根本转化学困生,就必须提高他们较差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水平,找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针对每个知识点列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在新旧知识连接点处去尝试解答新问题,做到不难不易,“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比如抓住七年级数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来发展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有了这两部分内容的扎实基础,就能逐步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总之,注意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抓关键的知识和方法,在能接受的前提下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利用课堂信息反馈,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既学会倾听又学会分享,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避免由少数学生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要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时检查并查漏补缺。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重点面批学困生的课堂练习,尤其要纠正其主观臆造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主观错误。实践表明,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帮助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也才能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六、把好单元测试关,帮助学困生克服应试心理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好阶段测试这个导向标,在测试中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测试内容注意趣味性,还特别注重安排一些与学困生胃口相配的中考低档题。在考试前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使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奋进,努力向上。
    七、教学评价个性化,助推学困生转化工作
    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育人观。教师在衡量学困生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包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性,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后进的压力,提升上进的动力。教学实践表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往往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老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中肯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助推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无论在家还是学校,常受到冷遇、排斥,感受到的大多是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对学习和集体活动丧失兴趣,先是厌学,而后弃学,内心自然产生了一种对教师和好成绩学生的疏远感、冷漠感和对抗心理,这种心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其他原因而不自觉的被强化,并可能泛化到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上。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点击次数:171  发布日期:2014/4/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