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昱: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 贵州省普安县窝沿乡窝沿中学 叶华昱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变学会为会学、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的教育观,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形象必将发生变化,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将会成为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满意、愉快、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情感氛围,可以引发学生与教学互动,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就此,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些体会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更新观念,实施新教材
新编的数学教材,着眼于提高素质培养能力这两方面,以不同层级的能力训练重点贯穿全书。因此,如果我们仍然只着眼于几个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大多数学生数学程度的提高,仍然只让学生被动的接受,仍然只教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限制学生的思维和知识视野,不能使新教材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训练落到实处,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达不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在选择教法、设计训练时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出发,随时考虑到我们的初中教学不仅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而且要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合格、高质量的劳动后备军。
二、讲究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课堂心理紧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法不科学、学法不得当造成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很好地统一起来。首先,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要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要着重于变“学会”为“会学”。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认识策略的指导。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着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要大力提倡情感教育,能让更多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地学习数学,思考数学和感悟数学。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五、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不断丰富着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六、要善于创设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探索新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人教版教科书中的“问题”、“思考”、“探究”等内容的插图,大都展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旨在提示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去探索数学,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总之,运用新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进步,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吐故纳新、标新立异、因材施教。让每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促使每名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与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