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文黎明: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案例
    ◎ 湖北省公安县藕池小学 文黎明
    [设计思路]
    1、认真分析传统教学思路:传统的教学考虑两个问题, “教什么”和“怎样教”。运用这种思考方式:本课教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有两种教法:一是教师直接教给分数基本性质的概念,然后进行技能训练以至学生掌握;二是用商不变的性质直接迁移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用概念认识概念。当走出这种模式,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过程是领着学生走“理论——实践”的认识路线,是反认识规律之道。
    2、重新思考从“为什么教”而确定“教什么”和“怎样教”。新课程强调教学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为此,在本节课上力图表达我们的两个想法:①淡化 知识的传授,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上,让他们经历一次“探究意义”的活动,真正体验正确的认识是怎样产生、发展并形成的,感悟、理解数学科学是怎么回事。②在教学模式上突出“科学论证”,让学生亲历“数学科学论证”的实践活动(虽然只是验证,对小学生来讲确已是数学证明的雏形),让他们去想、去猜、去论证、去筛选、去表达、去评价、去体会数学思想的真谛,教师仅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即让孩子们去做数学而不是靠教师去讲数学。
    [教学过程]
    一、奠基阶段:练一练,想一想
    1、复习题:
    (1)先填空,再说明理由

    7÷9= =( )÷( )

    (2)根据算式24÷12=2,判断下面各题,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①(24×2)÷(12×2)=2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4÷3)÷(12÷3)=2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4+4)÷(12+4)=2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4—6)÷(12—6)=2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教师相继板书:
    ①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②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③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会变
    ④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会变
    师:①②为什么必须强调0除外?
    生:因为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能为0。
    2、观察小结
    师:这两道复习题分别复习的是什么内容?
    生:第(1)题复习的是分数和除法可以互换的关系,第(2)题复习商不变的性质。
    师:谁能把商不变的性质复述一遍?
    (生复述略)
    二、启动阶段:看一看,猜一猜
    师: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与除法又有密切的联系,复习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吗?
    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那么分数是不是也有值不变的性质呢?
    师:你说的“值不变”就是指分数的大小不变吧?你能具体地说一个你的猜想吗?
    生1: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师板书)
    生2:必须强调0除外?
    师:能说为什么吗?
    生2:因为分数的分母也不能为0
    生3: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师:还有其它的猜想吗?
    生4: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会变。(板书)
    生5:这条不必强调0除外,因为加上一个数后分母不可能为0
    生6: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会变。(板书)
    三、探究阶级;议一议,证一证。
    师:同学们的猜想真丰富,现在有四条猜想,但这毕竟是一种猜想,究竟对不对呢?这需要怎么办?
    生:验证
    师:对!你准备验证哪条猜想?
    生:第一条
    师:你准备怎样去验证呢?
    生:先想一个分数
    师:你准备想哪一个分数?
    生:
    师:为了验证更方便一些,我建议同学们都像王维同学一样,选择一个分母比较小的真分数。
    师:想好了分数,接下来你怎么办?
    生:我把 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得, 再比较 和 的大小。
    (师板书: , )
    师: 和 不是分子相同的分数,也不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呢?
    生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化成小数比较
    生2: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
    生3: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比较。
    师:如果比较结果相同,这说明什么?不相同,又说明什么?
    生:相等说明猜想是对的,不相等说明猜想是错的。
    师:刚才王维同学说出了验证的思路,下面请各小组先选择好1—2个猜想,再集体验证,验证时尽可能多验证几个分数。最后全班交流。
    (十分钟后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
    四、形成阶段:理一理,说一说。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知道了这几个猜想都是对的,这四条中,你认为哪些最有价值?
    生:我认为第1条和第2条最有价值,因为它和商不变性质很相似。
    师:大家同意吗?
    (生异口同声说:同意)
    师:谁能把第1条和第2条连起来说一说。
    生: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 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师板书)
    师:为什么0除外?
    生:分数的分母不能等于0
    师: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把分数的这个性质叫分数的基本性质,齐读二遍。(板书课题)
    五、巩固阶段,辨一辨,悟一悟
    判断:

    ⑦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⑧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课后思考]
    本节课没有一点要硬灌给学生什么具体知识的痕迹,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师仅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后疏理之后,我们觉得凸显了以下两大教学价值:
    1、提出了一个思想:我们看重了“分数基本性质”这一知识,但教学的目标主要不在于它的工具性,即不在于指望学生用分数基本性质去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在于它的观念性,在于它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数学观念的必不可少的载体。试想若干年后,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这一知识可能会模糊,但对“猜想——验证——结论”这一能指导人今后工作实践的方法知识,会终身不忘。这大概就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吧!
    2、展示了一个发展思维的新“路径”:一般的教学总是从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出发,设计教学,把学生活动置于教师各种手段的控制之下,不让学生走弯路。如由商不变的性质直接迁入分数的基本性质,或依教材由分析数据直接进入概念。但本课却有意思的绕了一个弯子,让学生整理以前的知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结论”。这个弯子绕得好,利于磨练学生的思维。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的组成、结构(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值不变等关键部件)把握非常清晰,这也正是思维磨炼的结果。

    点击次数:37  发布日期:2014/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