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中学语文组:浅议“外国名著名篇”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实现
浅议“外国名著名篇”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实现
◎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道真中学语文组
摘要:人类大家庭虽有种族、肤色和语言的区别,但人类的品行就像音乐一样,它是没有国界之分的。文化的包容性、互促性和开放性也决定了今天教育的包容、开放和互促,这一规律更是要求我们在当下的文学教育中必须坚持在比较与联系中正视人类的共性和个性。人性是文学的第一特性,开放的中国已经把“取其精华,兼容并包”的创新精神作为人才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而人才建设不仅是智力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重中之重,曾经的惨痛教训已使我们明白:他国的东西也可为我所用。正如前人所言之: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外国名著名篇阅读教学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任务。
关键词:外国 名著名篇 教学 德育 课改
随着全球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言依靠经济和政治的力量变成国际交流和接轨的主要语言工具,日益体现着它们的主导地位。许多国家为了给改革开放减少障碍,增加机会,缩小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自觉或不自觉中都将外国语言作为国民语言教育的重要补充内容。
我国作为第三世界中改革开放最早的国家,已经在其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所以,许许多多的国人在利益和前途的驱使下把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西方语言作为自己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方式。再加上教育开放兼容性的内在需要,这些语言迅速成为我们中学及大学语言教育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其经济潜力决定的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许多开放程度较高的地方居然出现外语超越取代汉语地位的现象,尤其是英语,这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和恐惧。无论这源自于内心的保守,还是高尚的爱国情怀。现实是客观的,更有甚者竟然像当年因爱国而抵制日货一样,公开宣称把英语从教学内容中删掉,从而保证我们母语应有的地位。这种狂热的行为与其说是爱国主义,还不如说是杞人忧天式的保守主义自我封闭的真实体现。
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虽然是外来语,但它和汉语一样,始终是人类用来交流沟通的语言工具而已。其本身就与音乐、科学一样没有主观的美丑贵贱之分。唯一不同就是其表现形式,更何况学习本就不分什么,只要于我有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取长补短,学习的原因也在于人有我无,人优我劣。同样的一把枪,有人用它残害生灵,有人用它捍卫正义,造福人类。所以,外语的作用掌握在我们的自己的手中,这就得看是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心态去使用它。
想当年领导四万万受苦受难的同胞走向光明,走向胜利,走向民主的共产党人中,有几个没有受到外语的教育。而我们信仰的马思主义是用德文写的,列宁主义是用俄语写的。所以,勇敢面对现实,善待外来语,对于改变自我,完善自我很有帮助。外语作为一种语言,和汉语一样记载着其民族的伟大思想,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理应被人类所共享。也许,国人对英语为代表的外语的抵制及仇视是出自认识的偏见或陈旧的观念。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语言之间的兼容互补甚至在优胜劣汰中进而取代的现象更多,为此我们能重关国门,再圆天朝上国的美梦吗?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封闭产生自大,自大是自灭的根源。所以,现在的外语教学应在面对现实的过程中迎接挑战,一方面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将外语教学,尤其是外国名篇名作的阅读作为我们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的有效途径。介绍异国风情的同时将优秀民族的思想精神纳入其中。从而使教学在人性的沃土中盛开和谐的花朵,放出人性光辉。
通过外国名篇名著教学的契机,将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渗透其中,也能像汉语教学一样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得到美的熏陶,精神的洗礼。从而为我们构建和谐未来提供思想认识的基础,也使同学们学会接纳和善待外来的文化。为与时俱进地开创德育教育的新局面创造条件。如莫泊桑《项链》一文的教学,既可以用优美的民族语言把同学们引入理性的天堂,同时在审美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更为主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从玛蒂珥德的人生悲剧中看到悲剧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诚信,以及弄清楚什么是尊严,什么是虚荣。进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再如《麦琪的礼物》中让同学们感受诗一样优美的语言时享受人间真情,一对贫穷但相敬如宾的夫妻在圣诞节舍弃自己的最心爱的东西给对方换来一份礼物,那一份真爱,那一份相知,那一份奉献令所有的读者折服。像这样充满人情关怀的文章,无疑会给我们的内心带来巨大的震动,进而引起一种情感的升华;而《蝙蝠》一文给我们带来的则是一种关于命运抉择中诚信的思考;《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带给我们一种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的勇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则使我们在寓言中明白,原来幸福就是知足常乐,贪婪只会带来痛苦;《巴黎圣母院》使我们明白一个人的美德与他的相貌没有必然的联系;《恶之花》让我们在对比中更懂得闻一多先生所写的《死水》良苦用心。种种符号记载的伟大和丰富不胜枚举,只要我们牢记育人先育德的遗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始终在外国名篇名著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中构筑一座精神的天堂,为构建学科德育体系和开辟德育教育新天地注入活水。在激活外语教学的同时,消除国人因偏执而生的恐惧心理,改变目前语言教学的一边倒局面。通过德育的渗透和引导,使外语从工具性,功利性上升到人文性,思想性,并以此推动外国名著名篇教学的全面深入与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教学技能问题》天津教育出版社
2、《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
3、《人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