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琪: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三中 李凯琪
[摘要]:通过对本校初一年级十三个班的问卷调查发现:喜欢上体育与健康课的男生占85%,女士占53% ,对体育与健康课抱无所谓态度的男生占10% ,女生占28%。对体育与健康课不喜欢的男生占5%,女士占19%,调查结果说明新课程已吸引了大部分的学生,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对体育与健康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原因,在学生当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把每一个学生都吸引到体育课堂,努力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健康。本文对这种现状分析其主观和客观原因,以及采取一些相对的措施。
引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新大纲的实施,对体育教材的改革和课程设置更是起到了方向性的作用。为了调查新大纲实施后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态度,笔者对本校初一年级十三个班72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23份,回收有效问卷720份,问卷有效率为96%。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态度照调查情况来看令人堪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 2.1 访问调查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文献资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态度堪忧的分析
2.1.1 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表现在学生怕苦、怕累,占35.5%,自身体育素质差占28.4 % , 怕伤、不能完成动作占9.5%,认为学文化比体育重要占25.5 % ,自卑心理,怕别人笑占11.6% 。
2.1.2 客观原因
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占32.8% ,自由活动太少占30.5% ,场地器材不够占15% ,教师教法,考核形式单一占6.8% ,教师其它因素占14.9% 。
2.2 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少年儿童原本是喜欢体育运动的群体,好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在课外活动或体育游戏中他们是那样的情不自禁和全身心投入,而对体育与健康课却产生厌烦和感到索然无味,甚至有部分学生一到体育课就感到压抑、胸闷、气喘等心理现实。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思考:我们的施教过程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2.2.1 主观原因
学生产生不喜欢上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观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重智轻体的传统观念,身体未起制约作用的劳动就业制度,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班主任对学习尖子的偏爱等;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健康意识,参与意识与能力,刻苦锻炼的习惯尚未形成等等。这些思想和环境的存在,导致了学生本身对体育与健康课不感兴趣。
2.2.2 客观原因
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存在很多问题:体育观、健康观、体育教育观、体育教学观、学生观、心理健康观、效益质量观、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落后;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匮乏;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使体育教师在推广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过程中产生许多不适应,构成思想上的茫然,行动上的无所适从,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进行。不能更新传统的教学观,明确教师的“促进者” “帮助者”角色。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和快乐体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与健康课,归根结底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学生对体育与健康不感兴趣的原因,从形态上看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态和考核的问题,但是实质上是体育教师的知识面狭窄和知识老化造成,有一句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体育教师必须进行知识更新和素质重构。
3.1.2 世事在变,人也在变。做一名教师要时刻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创设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形成我要健康的意愿。同时要研究和追求深层意义上的生动活泼,既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人的智慧能源的深层挖掘,情感能源的充分释放。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成长的真正快乐。
3.2 建议
3.2.1 更新观念,用好新教材
李岚清同志强调指出:“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新大纲和新教材的编制与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的体育大纲和教材,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核心,贯彻身心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结合。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从事体育学校和锻炼,就要有一个快乐的课堂教学。
快乐的课堂教学必然是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必然是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教学,必然是充满创造力的教学。因此,兴趣,自由,创造既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三大要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模式的观点。
课堂教学结构是激趣导入、尝试求知、探索质疑、异议释疑、拓展创新等几步骤构成。课堂的开始要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习是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把教学过程当作是师生平等交流、合作探索、共同提高的过程,主动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需要探索的积极愿望,唤起学生的创造激情,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快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愉悦原则、开教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尝试性原则和创造最优条件原则。
用好新教材就要做到:以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从事体育学习;要注意体育与健康的内在联系,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进学生的健康。体育是增进学生健康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注意贯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
3.2.2 重视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能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就没有创新人才,国民素质就得不到提高。现代教育也在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体育教师应关注社会的变化、观念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更替和现代科学的进步。保持与时俱进,走在人文观念的前沿。对自己的创造有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自觉的运用这种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的余地,使学生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互帮互助,边想边练,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使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促进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3.2.3 做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师
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活能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责任是尽可能的运用表扬、微笑、目光激励等武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克服困难,再创佳绩的信念,无论何时对任何学生都不能讽刺和挖苦,要防止他们形成自卑人格,产生自我否定。
亲其师而信其道。中小学生最喜欢听的还是老师的话,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学生从心底喜爱了你,就会听信于你。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子,谁说人小心不小,你若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待小孩子,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性,让自己贴近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爱护学生,原谅学生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