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 王 静
浅谈如何使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幸福幼儿园 王 静
科学教育生活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将幼儿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将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体验过程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前提,尝试把生活融入科学教育,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在科学领域中进行迁移、升华。
一、在内容选择上应选择生活化的内容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往往依赖于他们的生活,所以教育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如科学活动“电动玩具”,电动玩具是幼儿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为了让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在活动中我们可以把电动玩具里的电池都取出来,让幼儿想办法让玩具动起来、转起来、飞起来。当幼儿提出要放电池,但如何放呢?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中,有的幼儿把电池装反了,有的电池太小,型号不对,也不会动。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幼儿答案,应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经过多次反复地操作,有的幼儿成功了,玩具动起来了,有的幼儿发现了电池两端的秘密,有的幼儿失败了重新来,没有一个孩子不去动一动,做一做,每个幼儿都积极地投入于使玩具动起来这一活动之中。当每个幼儿的玩具都能动起来的时候,幼儿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老师所期望幼儿学到的知识。这活动从孩子身边的玩具入手,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一系列的过程自然而和谐。如果教师忽略这些,直接传授一些知识点,那么幼儿的科学活动就完全成为脱离幼儿生活的课程了。我们应尽量从幼儿的生活中去捕捉和挖掘有意义的信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科学教育内容进行研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科学的有趣和奇妙,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从小就善于观察,真正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二、培养观察力,以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为切入点
幼儿的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他们在一日生活中会遇到大量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与幼儿现实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在“我们去种豆”这一活动中,我们让小朋友带些豆子到幼儿园,小朋友带了各种各样的豆子,有的种在花盆泥土中,有的泡在水里,甚至还有一两个小朋友带的是熟豆子、被虫蛀的豆子。我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让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对比观察,他们发现泡在水里的豆子先发芽,种在土里的过了许多天才发芽;水中的豆子长出的茎细细的,长在土里的则粗些,叶子也绿点,而熟的、坏的豆子根本没动静。这一对比观察,幼儿了解了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然后我们又找了大量相关资料、图片,有了亲身观察的经验,幼儿更快地掌握了知识内容,并保持了他们的好奇心。幼儿是在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因此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是生活化课程设计实施的重要切入点。
三、活动过程组织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注重随机教育
一般的科学活动常采用让幼儿观察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教育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幼儿很少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过程组织生活化就是密切幼儿生活,贯穿于幼儿一天的生活之中,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朋友要喝止咳药水,盖子怎么也旋不开;鱼缸里的小螃蟹在水里死掉了;马路上的红绿灯总是会自动变化等等。我们应抓住幼儿们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
四、加强实践,不断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应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学习必要的技能。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索,没有多感官的参与,没有幼儿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所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更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科学活动“有趣的叶子”,可以把幼儿带到小树林里,让幼儿看看、闻闻、摸摸、采集自己喜欢的叶子,然后相互交流这些叶子的特征,帮它们分类等,这种身临其境、通过亲身实践的学习比在教室里老师干巴巴的讲要有价值得多。
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也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生活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捕捉,就能引导孩子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幼儿最关心并且与幼儿有直接联系的现实生活,采用观察、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其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与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