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赖蓉蓉: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江西省宁都县教育局 赖蓉蓉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 教育 信息化 建设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1.1.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1..2.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1.3.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对于这一块的建设,我校领导层以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在学校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耗巨资跨出了迈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在这几年里,为了能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逐步建立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加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等手段来进行。换句话说,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
    时下不少的中小学赶浪潮耗巨资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设施将面临着急速贬值的尴尬境地。这便是称为“有路无车无货”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所形成的“瓶颈”,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关系,及时从市场上引进和购置了大量的各学科电子教材教案,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并从K12、百年树人及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引进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弥补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形成的“瓶颈”,并且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四、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从目前某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教师还存在着片面的模糊认识,他们只是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而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根本不去或者很少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用或者很少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一些领导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情况,不重视培养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教师能否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及是否使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不重视或不作要求。
    如果是这样,我们便会步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叫喊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闲置在那里,对一线的教学改革起不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因此将严重阻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要彻底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道理很明白,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分发掘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潜力,也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之下,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地位,也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点击次数:107  发布日期:2014/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