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丽:小议多元评价在中学语文课上的作用
小议多元评价在中学语文课上的作用
◎ 广西博白县水鸣高级中学 冯雪丽
《新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建立由学生、家长、学校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使学生对于自我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以学生评价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第一,学生自我评价。现代教育应该教会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自律因素,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评价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展开自我批评,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善于接受别人意见,不断反省,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第二,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意味着学生要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的、片面的。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却是多向的、全面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积极的评价,这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又易于在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让被评价者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从而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能在这种互动的评价中得到不断的发展。这种相互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
二、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第一,课堂教学评价:要把成功告诉学生,用新的角度评价学生。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创新精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已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用新角度去评价学生,他们总有一些地方是对的,把课堂上的成功告诉学生,让他们感受喜悦,建立自信。第二,学生作业评价:要多一些鼓励,用关怀的目光评价学生。作业是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基本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考核知识和能力作为重点,教材有什么学生就写什么作业,不断灌输搞题海战术,内容简单,形式单一,重复着机械化的操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忽视了创造性的作业,忽视了资源的开发,忽视了学习态度、习惯、情感的培养。叶圣陶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客观的分析现实,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敢于破旧立新,探索作业改革的新内容、新方法、新形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新评价观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实施评价要体现关怀、沟通、理解,而激励性评价有助于这种充满人文关怀评价的实施。第三,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立体动态地评价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多元智能理论深刻的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平时的作业、好的作品,同伴、家长、师长的评价等随时可以装入成长袋。通过成长记录袋教师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它使得教师能个性化的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成长记录袋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收集与整理,因此,它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三者之间的合作和理解,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成长记录袋直接、形象地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与进步,进一步协调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助于改进家、校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以家长评价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观念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提倡家庭与学校联合评价,新课程评价的内涵变得更为宽阔,除了传统记忆知识的评价之外,家长也应重视实践与技能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家长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孩子,同样应给予鼓励和重视。家长不应仅看重一次升学考试,也应看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着坚强的意志、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在实践运用知识的学生更能在未来社会中发挥所长。新课程提倡家庭与学校联合评价,因此,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对孩子的评价。
素质教育呼唤创新型的评价,创新型的评价要有一个全新的氛围,面对新课程,面对新课标,我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以勇往直前的精神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中去。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整个社会都要为学生发展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激励评价,关注发展,走向成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