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 刘丽婷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幸福幼儿园        刘丽婷

    摘要: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可以积极借助生活化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认识科学知识,进而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内容,来引导幼儿树立健康的生活观、科学观。本文就如何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背景下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两点建议。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在体验中发现科学知识,进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教师要想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就应该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发现科学知识,养成主动探究知识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可以积极挖掘生活、社会、学校、科学教育之间的关系,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工具来培养幼儿的探究思维,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在幼儿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观察方法,带领幼儿主动记录科学现象,进而增强幼儿的科学学习体验。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契合点,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带领幼儿探究生活中的科学,进而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情况分析

    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工作,就应该积极分析幼儿在科学学习中的行为、思想表现,进而为幼儿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方案。首先,幼儿在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积极性表现不同。究其原因,教师所设计的科学教育方案不同,在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方面也表现不同。幼儿偏向于实践性强、自主探究要求高的学习活动,也偏向于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活动。其次,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没有为幼儿提供分层次的科学学习方案,进而导致部分较为成熟的幼儿不愿意再次参与实践活动。然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教师可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实践性强、贴近生活的学习指导方案。因此,教师可以深入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涵,关注幼儿在不同的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带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启发幼儿从真实的学习活动中展示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二、如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中

    只有深入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工作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带领幼儿发现科学探究的乐趣,找到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因此,下面就如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中进行分析。

    (1)创设趣味的生活科学学习活动情境

    陶行知生活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主动地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根据幼儿的生活环境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趣味的生活科学学习活动情境。以“探究大自然中的科学现象”为例,教师可以从农村幼儿的生活环境入手,带领幼儿观看视频中的大自然环境、花开花落现象、播种与收获现象等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与大自然环境有关的视频资源,并设计好几个探究问题。随后,教师为幼儿展示该视频资源,并鼓励幼儿回顾视频资源,分享从视频中观察到的内容。幼儿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会以人物为主、动物为主,给出自己的观察结论。教师可以尝试性的根据幼儿的分享情况,启发幼儿继续分析视频中的动植物现象。这一过程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会逐渐养成发现美的习惯,主动地分析动植物成长的环境、习性等内容,进而建立对探究事物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可以在课后带领幼儿走近校园环境,在校园环境中观察动植物,进而发展幼儿的观察与探究思维,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探究力。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回顾所学内容,并鼓励幼儿主动分享科学学习经验。

    (2)开展创意性科学实践区域学习活动

    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科学学习体验,就应该从引导幼儿分析生活中的科学出发,带领幼儿分析当前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找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以开展创意性科学实践区域学习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让幼儿在主动走近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科学探究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了解“植物的果实”现象,并让幼儿观察果实的外部特征、内部构造、口感等内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接着,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果实探微结果进行引导性分析,让幼儿分组探究该科学实践活动,并让幼儿在分别担任记录实验步骤、绘制果实图像、解剖果实、辅助完成实验等任务的过程中认识科学实验。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观察和实践操作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对植物的果实探究学习。随后,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学习实践结果进行评价,并主动引导幼儿分析当前的科学探究学习情况,鼓励幼儿在主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科学探究学习的意义,并引导幼儿积极总结探究收获,增强幼儿的观摩实践、亲自实践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绘制创意性科学实践区域学习的过程,并让幼儿讲解自己所认识的“植物的果实”探究过程。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背景下,教师只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带领幼儿探微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动手实践欲望,让幼儿在探究学习中发现科学,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寻求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出发,为幼儿提供科学探究的区域,进而增强幼儿的科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徐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5):19.

    [2]丁鋆.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科普童话,2020(24):123.

     

     


    点击次数:17  发布日期:2024/4/5 9:58:0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