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思考 ——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大赛作品有感 牟 林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思考

    ——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大赛作品有感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牟  林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工作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充分发挥作业的教学和过程性评价功能,四川省教厅组织了2022年、2023年中小学生作业设计大赛。我连续两年作为作业设计大赛评委,倍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我严格按照省文件精神和市评审要求,按时保质量保量完成评审任务。评审的同时,也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对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分析与思考。

    一、教师作业设计呈现的亮点

    1.重导向。育人指向方面,绝大部作业设计能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意识地“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追求育人价值实现。如:《电功率》整体设计思路中就明确提出,“在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探究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此设计就体现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设计发展性作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和实践活动,体验‘从生活下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实现学生科学素养进一步提升”,此设计就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追求育人价值实现。对应整体思路的课前基础性作业设计是“乐山沙湾水电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葫芦镇河段……,它们分别将什么能量转化成了电能呢?阅读教材第 87—90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这样就实现了设计意图:通过预习,结合本地区发展成就,初步了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现了育人价值。

    2.讲科学。作业内容均符合课标学段要求、课程内容和质量标准相关规定。能紧密结合教材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内容及要求,合理确定作业内容范围,科学预设作业目标程度。能密切配合学科教学,突出学科基本属性,作业内容设置几乎无知识性问题。发展性作业有:阅读类作业,让学生重收集,拓视野。如“查询资料了解人体电阻大小,以及不同情况下电阻的变化”。体验类作业,让学生重体验,激兴趣。“请预习教材,并查阅资料,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教材 P11 页的简易实验,录制好实验视频”。跨学科实践的探索,让学生重整合,促思维。如“超导是一种神奇的物埋现象,自1911年被发现以来,其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等奇特性质就吸引着广大科学家的关注……,请通过走进图书馆、查找网络资源等方式,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小报,介绍‘超导’,建议从‘超导历史’‘超导现象’‘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设计”。

    3.强基础。基础性作业,全体教师都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分别设计。关注区域、校际和个体差异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共同基础”形成的普遍需要。课前、课中、课后三时段的基础知识过手都是很落实的。如《电压》课中基础性

    作业这样设计:练习一,如图所示……,只将电压表接A点的一端改接在C处,这种接法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设计意图为考查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简单认识电压表的使用规则。练习二,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测量的是……。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练习三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要使电阻 R1、R2并联,甲表是__,乙表是__(均选填“电流

    表”或“电压表”)。本题间接考查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规则。练习四,如图,试设计一个电路……。本题让学生根据要求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这组课中基础性作业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直接到间接、由单一到综合考查学生对电压及电压表的理解应用,重过程夯基础,既实现了“共同基础”,又关注了“个体差异”。                        

    二、教师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格式不规范。有部分参赛作品没按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使用指导意见》和本次活动下发通知等文件要求来设计。在作业设计的类型、功能、格式等方面不符合各级文件通知规定。有近25%的作品没按单元、章节分课时上传;有10%的教师只设计了一课时作业,没有整章的多课时作业设计。省上要求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在500字以内,但有部分教师的设计思路说明在1000字以上了,全是套话空话。不结合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学业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整体设计章节任务。还有提交的作业设计中,没有参考答案。

    2.作业形式不够多样。阅读类、探究类、实践类作业和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整体显得不丰富,物理应用于生活体现不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以问题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挑战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分层、弹性作业也不够多。如课内发展性作业中的最后两个题这样设计,“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这两个题放在发展性作业最后,形式不够新颖,思考空间不大,实践挑战性不够。

    3.教师理念没有更新。极少数教师设计的作业“使用者”是“教师”,说明他们还在“以师为本”。作业设计侧重于教师教学好教,而不是学生学习好学。如:这是《比热容》课后发展性作业设计,①要把2kg的水从20℃加热到 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②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则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③用同一热源给300g水和300g油加热……油的比热容是多少?三个题均是比热容公式的应用,虽有一定的梯度,但都是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形式单一,合作探究性和实践挑战性不够强,不能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说明教师对“发展”两个字还理解不够深入。还有一节课共设计作业21个大题,预计时长48分钟,中等学生实际作业时长要多于60分钟。题量明显大了,作业不够精练,与作业设计的初衷“减负”相违背。还有部分教师没理解“难度系数”,用“1.15”“1.1”、“★”、“中等”、“较难”等表示,同一套题中最简单的作业题难度系数为“0.2”,最难的作业题难度系数为“0.95”等。

    三、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的措施

    1.落实各级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关键措施。通过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的研学,让教师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学习,让教师不断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到作业设计中,使作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科专业培训,具体案例分析,让教师掌握学科作业设计的技巧和方法。邀请优秀教师分享他们的作业设计经验和心得,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设计灵感,从而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2.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学校教学管理对于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明确作业设计的要求和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作业设计的评比和展示活动,让教师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让教师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和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共同进步。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提高作业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3.注重同行交流合作。学校要强化教师合作意识,引导教师多与同行交流与作,共同探讨作业设计的问题和经验。通过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作业设计不仅涉及单个学科的知识点,还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应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整合,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业。例如,可以将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与整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总之,提高区域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通过落实各级教师培训、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注重同行交流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点击次数:23  发布日期:2024/4/5 9:50:0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