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王通会

    初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中学     王通会

     

    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人讲授,课堂效果截然不同。有的人讲课令听者恹恹欲睡;有的人讲课则如同播讲评书般让人心旷神怡。那么,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艺术性因素有哪些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任意一节课,其教学内容都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在短短45分钟内,要想把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把教材吃透,把相关知识点理清头绪,分清主次;课堂授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组织教学。对教学重点,可以通过设计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归纳、练习、总结等教学环节予以巩固;对教学难点,一定要进行认真讲解,藉此发展学生智力。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收复新疆》时,学生对“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这个问题难以理解和接受。对此,笔者首先将当时中俄两国的社会情况进行了对比介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权衡利弊,进而得出结论:当时,俄强清弱,要收回伊犁,不付出一定代价是不可能的。伊犁是新疆的大门,没有收回伊犁等于没有收回新疆,国家安全仍然没有保障。所以,伊犁比那块土地、那些赔款更为重要。通过这样客观的、全方位地引导反思,学生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深刻理解,全面分析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切实得到了提高。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在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还要遴选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目前最为常用的是班级教学和小组教学,这两种形式虽各有千秋,但完全可以在一堂课中交叉使用。例如,在进行《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时,我先采用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由教师介绍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背景资料,随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遇到普遍性的问题则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最后回到班级教学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整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中了两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弥补了单一形式的不足,效果很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教学时,既不能放手太松,沦为“放羊式”教学,又不能控得太死,使学生失去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要把准火候,因势利导。此外,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方法、媒体都不是万能通用的金钥匙,都各有利弊。因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因地制宜、灵活选用。

    三、注重关联,突出情感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所谓关联,主要指本课内容与前后章节的联系,同一堂课知识

    点之间的联系,历史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等。前两方面的联系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对后两点很多教师缺少应有的重视。先说学科关联,大家知道,历史与地理、政治、语文等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历史教师在讲课时能够把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处理得恰到好处,那么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能促使他们对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再说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重大时事都可作为联系历史课的好资料。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教材上印有当时刚刚问世就投入战争的飞机、坦克等图片。如果历史教师能够把当今最为尖端的武器拿来跟教材对比着讲解,效果会好得多。

    所谓情感性、形象性,就是要求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像演员那样富有激情,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渲染得形象具体,栩栩如生。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长达50多公里黑色云团,飘荡在北京上空久久不散。漫天飞舞的灰星落满大街小巷,到处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更有对侵略强盗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很容易感染学生。

    所谓趣味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尽量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师可从三方面入手:㈠、备课时体现趣味。尽可能地筛选令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教学用语生动活泼。㈡、教法中贯穿趣味。教学过程可灵活有趣地穿插一些讲故事、讨论、做游戏等环节体现所讲内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㈢、学法中充满趣味。当课文内容繁多容易混淆时,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或看图,或列表,或编顺口溜,或设计课堂检测等,把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感官都调动到学习中来,归纳、巩固所学内容。总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当然,历史课堂教学艺术远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以上所述,只是本人近年来在实际教学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点滴体会而已,从内容上看还很不全面,从深度上说还很肤浅,因此,恳请广大同行给予补充完善。

     


    点击次数:106  发布日期:2023/4/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