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完全小学 杨志芬

    “课前预习”为小学数学中段教学导航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完全小学   杨志芬

    摘要:课前预习是学生提前了解知识、做好学习准备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如何有效做好预习,则与学生的预习方式、教师的引导有着必然的联系。其中,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是小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必学科目。因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中段有关内容,利用课前预习方式,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打好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中段;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非常重要。但是,从以往很多小学生的预习情况来看,依然缺乏很好的预习效果,甚至有些小学生都没有认真预习,只是简单看一下书。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前预习,从小学数学教学中段方面,指导学生参与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以尽可能给予学生有效教学指导,使得学生寻找到有效学习思路与方向,从而更好投入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探索。

    一、明确课前预习目标

    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就应引导小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目标,以良好的课前预习目标为方向,指导小学生参与课前知识的预习,使得小学生产生清晰的学习思路,这会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效率和质量。但是,确定课前预习目标,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此时,以课前预习作为小学数学中段教学导航,结合数学知识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当小学生有一个清晰的预习学习思路之后,才会去主动了解数学知识、明白接下来要学习哪些数学知识,从而在大脑之中构建起学习的总体框架与思路,进而以此为方向陆续进行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探索[1]

    以小学数学中段“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组织小学生参与课程知识的预习,就应明确好预习的一个总体目标,由此有序做好预习。此时,根据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有关内容,从知识的了解、知识框架的构建、问题的解答等方面,分别明确好学习的目标。比如,针对三角形的面积知识点,学生需要做好预习的内容为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这一知识点,因而小学生要充分明白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面积与之前所学图形面积存在何种关系,这些都是小学生应该提前做好的预习准备。此时,在接受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时,每位小学生应该从三角形认知开始,了解三角形的结构,而后借助教材分析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图形存在的关系,并由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转换思路,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最终记忆三角形面积公式、尝试利用公式解答数学面积计算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小学数学中段三角形面积计算学习过程之中。

    二、有序做好课前预习记录

    结合小学数学中段预习内容,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记录,鼓励小学生勾画出关键数学学习点,从而做到心知肚明。此时,针对小学数学中段有关内容,先对相关新知识概念进行勾画,而后结合实际学习问题,尝试进行解答,并写一写自己的预习心得与体会。尤其是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做好学习记录,将最为关键的数学预习信息记录起来,用于后续课程知识正式教学的重点探讨内容。因此,督促小学生运用一本预习笔记,将自己的数学预习心得记录下来,特别是自己存在疑惑的知识点,都应及时记录下来。

    以小学数学中段“循环小数”教学内容为例,在课程教学中,学会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记录,将最为关键的数学概念记录起来,并将自己解答问题的过程也记录下来。当遇到一些不懂的计算问题时,则重点记录并用于正式课堂学习互动的关键问题点。比如,在“循环小数”预习中,很多小学生容易弄混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以及无限小数的概念,且容易算错一道数学计算题,导致无法得出正确的循环小数答案。对于这些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记录,将自己遇到的学习问题集中记录下来,包括所做过的数学问题。然后,用一本专门预习的小本子,将各大预习知识点罗列出来,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这将对小学生日后的总结与归纳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前预习阶段,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与合作,就某一知识点展开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想法。此时,利用课前预习时间,布置一道合作预习问题,让小学们合作解答,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其中,合作预习的问题应当是循序渐进的难度,慢慢推动小学生探究知识,逐步构建起小学生的预习信心。比如,先从知识的概念预习开始,设计学习问题,让小学们互相解答,比一比谁可以较快解答出数学问题。之后则是深入小学数学问题,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小学生解答数学问题,并在团结协作之中,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促使小学生明白自己要为何种数学知识点而努力学习,这也是小学生做好预习的前提。

    以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内容为例,对于数学乘法知识,学生们已经学习很多了,但小数又是一个新的概念,与整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乘法计算又有所不同。因此,针对这一知识点,引导小学生展开合作思考,提前做好小数乘法算理、算法的分析与探讨,从而由此引导学生构建起小数乘法的计算思路[2]。此时,针对数学知识点,设计有趣的合作探讨问题,如整数乘法问题解答,先引导小学生复习整数乘法的有关算理、算法,而后再是具体小数乘以小数的问题计算内容,鼓励小学生们以比赛的形式,看一看各自谁能率先解答出小数计算问题,从而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在合作比赛互动背景之下,每位小学生都想表现出自己的一面,也会积极参与到预习行列之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之中,对新知识展开重要的预习。最后,也要求小学生们学会合作帮助,即对于算错、算不对的问题,提前做好分析与记录,从而促使小学生明白自己做错哪里,进而尽可能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不足与问题,最终让小学生明确好学习的思路与方向。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思考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将结合小学数学中段教育内容,提前引导小学生做好知识点的预习,包括从概念学习开始,明确好相关的学习目标,以目标指引学生有序预习、记录好预习的经过,而后再从中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汤镇荣.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应用探析[J]. 文理导航, 2021,3(24):15-15.

    [2]缪宝平. 小学中年段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2,10(4):85-85.


    点击次数:187  发布日期:2023/3/1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