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让数学课堂充满赋能激励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周中桥

    让数学课堂充满赋能激励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    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小学     周中桥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低段目标中提出: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关键词:情景游戏;趣味儿歌;巧用联想;逻辑思维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教师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并且在数学学习的萌芽期养成核心素养意识,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去渗透,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在多种乐学情境中,赋予课堂新鲜活力和创造力

    现实主义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并富有创造力的,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下,让学生寓教于乐,乐在于学。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所以采用有效的乐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情景游戏,让数学知识更生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能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数学《推理》的公开课中,是五月份下午的第一节数学课,此时的学生状态是午睡刚醒时的模模糊糊,如果教师不能在课的情景导入中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整洁课堂氛围将是沉闷吃力的。如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讲课教师抓住低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采用《羊村的一天》情景游戏作为开场白,借助多媒体,两只羊之间的猜一猜“我在哪个小房子里”(分别有红色和绿色房子),先让学生自由猜一猜,引发学生好奇心,但又不能肯定,从而发现缺少条件。接着请同学角色扮演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对话,喜羊羊说“我不是住红房子里”,这时同学们兴奋的猜出喜羊羊是住在绿房子里。接着是“羊羊进课堂”上课的情形,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喜羊羊、美羊羊、懒洋洋各拿一本,再出示两个条件,学生非常乐意角色扮演,争先恐后地拉着小组的小伙伴上台做游戏猜一猜,学生在玩儿的过程中能够很清楚的推理出三只羊分别拿了什么书,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教师趁势而追,组织了羊村运动会的游戏,反其道而行之,先让三名学生跑起来,分出一二三名次,再出示三只羊的文字条件,猜一猜这三名同学分别是哪只羊,猜对了三只羊分别表演一分钟节目,一堂课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在场的每一位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整堂课呈现的就是一个连贯的故事会般,在大整体框架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主动学习新知,让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在学生的脑海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趣味儿歌,让知识获得更轻松

    儿童的思维有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和过渡的过程,低年级的学生未必都能理解所学知识,但歌诀是一个有效的记忆技巧。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例如《分与合》的教学中,“数字好朋友”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等等,学生通过口诀的有效记忆能够增强“凑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从而为后面学习加减法起到了非常便利的作用。还有在《认识钟表》一课中,钟表上的时分秒针、间隔数字、转的方向这些大容量的知识,如果借助儿歌的形式来帮助记忆,让原本脑中静止的钟表“动”了起来,进而区分认准钟表的细微之处。

    3、巧用联想,让新旧内容更连贯

    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在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这一课时中,在探讨36-8=( )的计算过程中,归纳出多种计算方法,方法一:将36分成26和10,用10去减8,得数2与26相加得28;方法二:将8分成与36的各位相同的6和2,36减6得30,再用30减2得28;方法三;将36分成20和16,用16减8得8再与20相加。三种方法各有千秋,但如何在众多的方法中选取能够对后面学习有用的呢?需要我们将整个小学阶段的内容整合起来,发现方法三在后面的竖式计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小数加减法得数位对齐我们就能联想到整数加减法的数位对齐,比例的性质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一年级连加连减计算与后面的所学习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等等,融会贯通的前提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低年段教学应用长远的目光去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二、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不可能有高级的思维。为了强化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达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高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千锤百炼的渗透。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可塑性较强,如果不加以训练的话,升到高年级出现的就是不敢讲和不会讲的哑巴课堂。因此磨刀不误砍材功,前期的数学语言训练将会在后面教学中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一课中,教材出示的情景图将是很好的语言训练素材,一开始不规范语言表达可能就会出现偷懒式的简单地回答,问“数字宝宝4的事物有哪些?”就会出现两种回答:“向日葵”“栅栏旁有4棵向日葵”,学生最喜欢省略掉问题的前半部分直接填空式地回答。在《加减混合》中,教材上的两组天鹅图中,组织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编一个故事,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在多次讨论交流汇总中,归纳出统一句式“原来...先...又...,问题是现在...”同时再加以自主编问题情景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情景图的表达,以及潜意识中要句式完整表达的自我要求。同时一堂课的课堂小结更是语言训练的好机会,“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以及还有什么疑惑”这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梳理归纳,起初简短式回答“1—5的认识”这类知识点的,示范训练多次后,不仅能够连贯表达内心所想,更是一种情感的上升。

    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语言能力,对他智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在实际操作中加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它不仅来源于生活还应用于生活,数学问题是生活中的抽象问题,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工具。

    期末复习课的一次公开课中,听一位老师别出心裁的三年级内容《周长的再认识》,是在已学的《周长的认识》基础上升了一个高度,“再认识”首先通过“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回顾周长是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一概念,接着在思维上层层上升,以立体图形展开图来判断展开方式,“如果要围成这样的立体图形需要多长的铁丝?”这一问题的抛出其实计算的就是立体图形棱长总和,接连追问“需要知道展开图的每一个平面图形的边长吗?”在同学们比较中发现,其实只需要知道其中几条边长就可以,在学生围一围、比一比的实际操作中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打破了枯燥的复习常规,而且在新的发现中为后面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在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一课中,首先通过衣服裤子的搭配,让学生也将卡片上的衣服裤子动手搭配,在多次的实践操作中寻得不遗漏不重复的有序搭配法,让凌乱的大脑活动变得条理化,从而在数字的组合排列上,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仅依赖于模仿和记忆,有效的动手实践和自主创新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借助学具充分放手组织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陶行知关于学习方式的观点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去开启学生乐于探索知识宝库的钥匙,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让数学核心素养从小就潜移默化的蕴藏在学生的心里,课堂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让更多的学生规范表达想法,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想、去做、去说、去悟,活动经验就自然积累了,日后学习效率也会在不断积累中提升。因此,低年段教师应加强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掌握方法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J],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点击次数:89  发布日期:2023/3/1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