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陈以芬: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 四川省平昌县元山小学 陈以芬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一、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实得其反,那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已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指导观察交给方法
    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观察。观察到才能写出来。例如中年级作文中,作文的命题本着“小”的原则,将某一事物分割成若干小块。如让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则可以分解为写《小动物的外形》,《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多个小项。以减小难度,利于学生对某一点做细致观察。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指导他们写文章了,指导写文章要遵循几个原则:1.师生共同审题,找出题眼。2.根椐问题共同确定写作范围。3.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4.这个内容你准备分几部分写。5.所写的文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一一落实后,再进行重点指导,对于文章重点部分教师要分类指导,也可以结合学过的作文指导学生怎样把事情写详细,怎样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准确、生动……但无论怎样不能指导过细,以防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三、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①参观访问。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访问。如,我们学校位于市儿童公园附近,班上所有学生都去过儿童公园,可一写有关儿童公园的作文时,却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可见,他们平日对一些景物观察没有留心,对一些游乐设施了解不具体。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再次游览儿童公园,并布置学生回来写游记。游览时,我指导学生注意观赏园中的花草树木,逐个了解各种游乐设施的名称、特点,认真观赏园中悬挂的字牌,重点观察几处并作好笔记。回来后,稍作指点,大多学生都能写出内容具体的好文章。又如,沙头角镇退休工人陈观玉,几十年来如一日,做好人好事,不为名不图利,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被人们誉为“九十年代的活雷锋”。利用假日,我组织学生登门采访。回来后,让学生写《值得敬佩的人》这篇作文。通过调查采访,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作文素材。②观察积累。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即兴观察,而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导时,老师要培养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观察积累,充实了材料仓库,必定会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③阅读积累。学生作文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四、作文教学中的“五自能”
    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己命题”、“自己立意”、“自己选材”、“自己列提纲”、“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①自己命题。培养学生自己命题的能力要和阅读教学中的审题结合起来。通过审题,掌握文章题目的基本形式,学会审题方法。这样,学生在自命题作文训练中可以借鉴阅读中文章命题的形式,练习自己命题;在命题作文训练中可以应用在阅读中学到的审题方法练习审题。自己命题的要求是:题目要具体、新颖、简洁。②自己立意,培养学生自己立意的能力要和阅读教学中的概括中心对应起来进行训练。要让学生知道,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一般包括“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两部分。自己立意的要求是:要正确、集中、深刻。③自己选材。培养学生自己选材的能力,要注意两点:第一,借鉴阅读中有关文章的选材方法,让学生懂得材料的选择、取舍及评略处理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根据中心的需要,有用的则取,无用的则舍;重要的评写,次要的略写。第二,注意选取那些和自己认识水平接近的材料,选取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④自己列提纲。培养学生自己列提纲的能力重在借鉴范文。第一,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给课文编写提纲的好习惯。第二,掌握记叙文常见的四种材料安排顺序。⑤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要强化两个方面的训练:第一,训练学生不说假话说真话,不说空话说实话,不说套话说心里想的。第二,学习范文或优秀习作,训练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点击次数:182  发布日期:2013/12/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