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谈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靳景刚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谈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 河北省滦平一中 靳景刚
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三部分组成:即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最显著特点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一特点决定了他的优势是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何把这一优势变成现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的体会是让学生进入角色。
所谓让学生进入角色,就是让学生作为教材所描述的现象及教师所创设的情景的当事人,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以当事人的角色来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使学生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一、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让学生进入角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观念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各种媒介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接收到笔记本上;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强有力的支持,这就使得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进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入角色,成为当事人。只有让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为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或教师所设置的情景的当事人,才能调动起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自身所固有的求知欲,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 让学生进入角色是由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的
思想政治课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他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主动探究这些现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它具有教学目标的方向性和全面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高中教材中尤为突出。高一的《经济常识》和高三《政治常识》所介绍的现象和基本常识与每个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因为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客观上随时都自觉不自觉的以不同的角色参与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所以只有让学生进入角色并分别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去探究和分析这些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如:对经济生活中的交换行为的认识,如果没有学生站在特定角度以特定的当事人的角色参与探究和分析,而仅靠老师凭自己的理解去讲解和灌输是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只有当他们进入角色以交换行为当事人的身份(时而作为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时而作为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来探究和理解交换行为,才能使他们逐步发现交换行为的实质以及支配交换行为的规律,为他们在将来的实际经济生中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政治常识》的教学中同样需要让学生作为当事人以直接参与者的角色来探讨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只有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的角色,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究民主政治建设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政治常识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者。《哲学常识》所介绍的知识更是与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更加离不开同学们作为材料或情景的不同角色的当事人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
三、 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具有强烈的参与愿望,而且具备了相当的参与
能力
当代的高中生是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甚高,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但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行为。因此学生并不满足于此,希望能和教师一起探究、与同学共同探讨,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情理交融地解除自己的思想疑惑,当自我陷于苦恼之中而不得其解时,企盼能从课堂教学过程的交流与探讨中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并希望通过探讨和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作为突破口,让他们以一定的角色作为当事人,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相互探讨的能力、具有批判精神,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途径。这就为让学生进入角色成为教学主体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让学生进入角色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
一是转变教师观念。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这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重要转变。而传统教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老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就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把教材的知识背下来。这种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看不到学生自觉探求的积极性,怀疑学生的探究能力,惟恐学生的自我或相互探究会影响教学进度,习惯于用外部灌输取代学生的主动探究。这样做的结果只能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不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一旦离开学校他们将无所适从。
二要控制班容量。让学生进入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能只面对个别学生而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每个同学都能进入角色并尝试到主动探究的快乐,就必须有效控制班容量。当前由于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出现了重点高中班容量过大的现象,所以客观上减少了学生进入角色的机会。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能够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和动感性,互联网手段可以直观的把社会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就能够通过“模拟参与”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参与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