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 胡小敏
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第三初级中学 胡小敏
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往往容易被忽视,班主任往往把班级管理作为施权的场所,把学生活活管死,使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缺少一种沟通、理解,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班主任管理功能的发挥。因此,作为教育主体者之一的班主任,必须深入认识情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自身的工作激情和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验到情感的力量。
一、情感教育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生之间情感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效果的好坏。班级管理中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听自己的话,能配合班级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相当一部分学生出于本能对老师心存戒备。如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要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要求和思想,需要有情感的过滤和催化,也就是说,一种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老师出于关怀和爱护提出的,那么较严格的要求,也会对学生产生肯定的倾向,从而愉快地接受;相反,一个不太高的要求,如果被学生认作是教师在有意作难或不怀好意,就会引起抵触情绪,甚至是行为上的抗拒。因此说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二、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
(一)关爱学生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爱为师之魂,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待。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热爱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当好班主任的必要前提。以爱动其心,无微不至地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全班学生、无论出身于干部权贵之家,或是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者是令人头痛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人信服。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使我深知:热爱学生,就是关心学生,就是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和支持。对学生的表现,班主任要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其缺点,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并努力地帮助他们纠正;对其积极因素,要善于发现并加以鼓励;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当然,师爱既蕴含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深刻的理智,班主任既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学生,但也要象严父一样严厉管教他们,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更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必须严厉批评,同时一定要让他感受到:老师关心你、爱护你,是为你着想。这样,在“严师”面前他不但不会产生叛逆心理,反而能理解老师的苦心。
(二)尊重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8条明确规定,教师有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在现实教育中,很多教师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管理的对象,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与爱护,而造成学生幼小心灵上的伤害。中学生很爱面子,自尊心强,班主任在批评某位同学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批评,更不能当着所有人面挖苦讽刺学生,这样的方法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会激起学生对班主任和班级的厌烦和恐惧心理。
其实,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高峰,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此时,教师的态度极为重要。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挖苦嘲讽,乃至打骂体罚,都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毁灭。苏格拉底曾说:“人有了人格的自尊,必不甘愿堕为禽兽,而品格也必然提高。”我班有一位女学生,上课经常走神,但我很少用语言批评她,大多是默默地投去一个责备的目光。这样既做到了不容忍错误,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学生感到的不仅是责任,还有关怀。一段时间后她主动改正了错误。
(三)平等待生
班主任和学生在班级中都是平等的,都是班级的主要成员。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一碗水端平”,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一个原则,更是实施情感教育的艺术方法。当今社会无论哪一行都在说“公平竞争”、“阳光操作”,由此可见,公平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重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更需要我们公平地对待他们中的每一位,无论优生,还是差生。班主任不能以学习成绩好坏区别对待学生,对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要积极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要再接再厉,切忌骄傲自满。在评选班级荣誉时,不能只以学习成绩评判学生优秀与否,要从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的各个方面评选,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管理的公平公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力争上游,促进班集体整体进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进步,我认为这是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稳定整个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赞美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人人都需要他人的赞美,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尤其需要。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在学习中,会用各种方法展示自己的成就,以增强自信和让人羡慕。教师及时的恰到好处的赞扬,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肯定、被发现的喜悦,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化为强劲的动力,促使他们继续前进,达到精益求精的要求。高明的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各种角度看问题,从细微处看出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及时准确地给予表扬。只要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教师就及时鼓励强化,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持久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卫生各个方面,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号召其他同学学习,让整个班级充满正能量,不要总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知道赞美学生比批评学生的效果来得好
(五)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通过良好的情感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激励,就是指班主任通过分析学生动机、行为和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朝着班级所预定的目标前进,从而实现管理的效能。班主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通过情感激励给学生施以恩情,就会得到学生更加强烈、更加深沉、更加持久的回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和高昂的斗志。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研究中发现,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至30%,运用激励,自身潜力则可发挥到80%至90%。因此,情感激励对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其积极性,鼓舞士气,使更多的学生自觉自愿地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者,既要认识到教育管理中需要制度管理,也应该意识到情感管理的必要性,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方法和各种渠道落实好情感教育,才有可能管理出一个优秀的班级。





